当前位置:职工培训

身边刘金奇:掘进道路上的攻坚先锋

日期:2014-08-04    来源:    作者:

身边刘金奇:掘进道路上的攻坚先锋

——记龙湖矿副矿长陈文杰

  1987年,刚刚从抚顺煤校毕业的陈文杰,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远离家乡山东省泰安市两千余公里的七台河市。

  从此,陈文杰与七煤结下了不解之缘。

  煤矿工作要付出辛苦。转眼陈文杰在煤矿工作已经27年了。

  “大掘进”理念改变传统观念 

  2006年8月,一纸任命将陈文杰从胜利矿调到了龙湖矿,他成为龙湖矿主管掘进工作的副矿长。解决搬家影响生产的问题是陈文杰上任后研究的第一件事。

  工作中,陈文杰发现每次搬家前后,掘进队都因技术规程、材料准备、设备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影响二至三个原班生产。龙湖矿因为块段小,掘进工作面每年搬家的次数都在50次以上,累计产生的影响相当惊人。

  陈文杰经过研究制定了《龙湖矿掘进工作面搬家管理条例》,要求设计规程必须在工程开工前一个月审批完毕,并组织新面安装会战,由井区技术人员与矿相关科室人员研讨施工方案,确定使用设备与所需材料,井区必须提前半个月完成相关安装工作,并确保所需设备与材料准备到位。在这一条例实行半年后,龙湖矿做到了搬家不停产、不减产,为提高单进水平和总进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进技术破解生产难题 

  龙湖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由于褶曲多导致掘进施工时上下山较多,一直采用多段小绞车运输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出现跑车、掉道等事故,既影响生产,又易发生工伤事故。

  陈文杰经过多方考证调研后,改装了P—30B耙斗机使其能够与皮带尾相连,掘进工作面实现皮带连续化运输,这一做法在龙湖矿掘进系统逐步得到了推广。

  陈文杰在着眼于全面提升掘进生产效率的同时,丝毫没有忽略生产过程中的细节。他发现施工全岩大断面开拓工程时,打上部眼需要搭跳才能施工,并且在跳上作业受到很大限制,不仅耗费工时、生产效率低,而且打眼或者拔钎时经常会发生伤人事故。经过研究,陈文杰在70001掘进队试点,改进施工工序:工作面下部放炮后暂不出货,工人打上部眼时不再搭跳,工人踩在货上部打完炮眼和锚杆后再出货,不仅节省了工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还解决了以往在跳上打眼、拔钎易伤人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管理创新推动单进提升

  2011年,陈文杰在开拓一区试点,在总体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将掘进施工、工资单价细化量化到最小单元,明确规定每打一个光爆眼3元,每出一车货6元,每打一颗锚杆8元等等。与此同时,在细化量化工作量和单价的基础上,打破了过去单一工种不能平行作业的传统施工方式,如打眼工在完成自身工作量后可辅助其它工种砌水沟、推车,增加自身收入。经过三个月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小班无缝隙交叉作业法”打破了“以米计价”的传统分配模式,真正做到了“只要干活就挣钱,想挣钱就得干活”,彻底解决了工人因完成不了一个作业循环得不到应得收入而放弃作业和劳动力闲置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掘进施工效率和工时利用率。

  “小班无缝隙交叉作业法”在龙湖矿掘进系统推广后,全矿单进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2013年,龙湖矿综合单进达到队月进尺118.86米,比陈文杰接手管理前的2005年提高了50.86米,提高幅度达75%。

  经济杠杆激发职工干劲 

  “没有过硬的队伍,上面的政策再好,下面也干不出好成绩。”这是陈文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任伊始,陈文杰就把掘进队伍建设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正是在一线采掘工极度匮乏的今天,龙湖矿仍有过硬的掘进队伍的根本所在。

  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陈文杰研究制定了“掘进阶梯单价政策”、“掘进系统五个层面量化考核”、“超掘奖励办法”、“安全高效创水平奖励办法”等激励政策,鼓励井区多进尺,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提高井区干部对掘进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井区干部提高单进、多进尺的积极性。在陈文杰的管理下,2013年龙湖矿掘进工与掘进班长月人均工资分别为4180元和6431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80%和260%。

  煤矿需要这样的干部 

  雨霏 

  陈文杰来到龙湖矿任主管掘进工作副矿长后,发现龙湖矿由于产量连年攀升造成掘进相对滞后的问题。于是,他提出了“没有大掘进就没有大生产”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和支撑下,陈文杰在龙湖矿担任主管掘进的副矿长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时间里,龙湖矿的总进尺从2005年的3.88万米连年跃升,从2008年起创造了连续六年年总进尺6万米左右的奇迹。 

  龙湖矿地质条件极端复杂,客观决定大掘进的道路必将是曲折难行、充满挑战的。有着丰富煤矿工作经验的陈文杰,不仅专业技术知识扎实牢靠,而且擅长深入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了龙湖矿煤炭生产的顺利进行。 

  煤炭生产、掘进先行。无疑,煤矿需要像陈文杰这样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