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工培训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之总体思路及目标

日期:2016-02-19    来源:    作者:

问道:煤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之总体思路及目标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导,坚持“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思路,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为主线,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突出优势,补齐短板,积极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努力探索具有七台河特色的煤城转型发展之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原则: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元发展非煤替代产业,在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实现新发展。

  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继续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加大对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扩大开放,协同发展。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梯级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着眼构建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培育以低碳环保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战略定位:立足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实际,坚持复合式渐进式转型模式,在巩固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电化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七台河打造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全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家具家装产品生产销售集散基地和龙江东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融入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巩固国家园林城市,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努力打造和谐宜居七台河。

  规划目标:到2020 年,以新型煤化工产业、再生资源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与质量全面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多元化产业结构基本建立,转型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积极融入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健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全面落实小康社会内在要求。

  到2020 年,努力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保持和全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

  在煤城经济转型和产业扩量上有重大进展。坚持以煤为基,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材料化工和合成化工,推动煤电化一体发展,实现煤炭资源高值转化。充分利用现有园区优势,重点谋划生物发酵产业,有序推进石墨烯资源开发,做大超导电型石墨烯材料产业。做强奥瑞德蓝宝石等特种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服务业,到“十三五”末,建成辐射全国的龙江东部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在大力发展市场农业上有重大进展。积极推进农业特产之乡建设,实施绿特色农业战略,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和生产基地建设。以肉羊、肉禽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积极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强化绿特色食品品牌培育,新增绿色标识30 个以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金沙健康产业园区、勃利食品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更多的农产品上网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在促进民生均衡上有重大进展。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农村饮水安全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学前教育。合理规划卫生资源和医疗机构设置。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矿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得到保护传承。实施精准脱贫战略,提前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有重大进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供水工程、采煤沉陷区供水管网工程,加大地下综合管廊、“三供三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工程、光纤宽带进村入户等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牡佳”客运专线。积极筹建七密铁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切实提高城乡通达水平。

  在以沉陷区恢复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上有重大进展。科学划定城市功能区布局,促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保障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向生态、文明、宜居城市转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民生头等大事,科学实施生态治理、修复和保护项目。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棚户区改造腾空土地。全市单位GDP 能耗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比重明显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本报记者曹国斌 王颖        来源:七台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