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矿山文学

乌斯浑河的浪花

日期:2020-07-28    来源:    作者:冯 欢

  夏日的黑土地,到处生机勃勃。早就想去看一条河,一条英雄的河,和几位文友兴致勃勃地慕名前往。乌斯浑河,地处林口县境内。我们要去的是刁翎镇乌斯浑河“八女投江纪念馆”。
  沿着县道和村村通公路前行,路两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绿得如云霞般蔓延开去,像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山脚下是大片农田,农作物如多彩的绸缎飘舞到天边,与高山、白云、溪水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车在山路上迤逦而行,窗外的景色赏心悦目。看着眼前的美景不由回想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这片流油的黑土地被日寇铁蹄蹂躏的满目苍夷。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牵制了七十多万的日寇,极端困难时期,缺衣少食,抗联勇士前赴后继,永不屈服,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血洒白山黑水!乌斯浑河一百多公里长,在北方大地上是很普通的一条河,如今它因“八女投江”而名扬天下,“八女投江”的悲壮故事,让世人知道了,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有这样一条英雄的河,一条悲壮的河,那静静流淌的河水,弥漫过抗日的烽火,永远传唱着“八女投江”的英雄故事。
  “八女投江纪念馆”坐落在刁翎镇西面的乌斯浑河边上,前来的人都先到“八女投江英雄纪念碑”前深深地鞠躬,为英雄献花,看着八名女英雄雕像前的鲜花,我想英雄会永远活在人们心间,一代代地传下去,让英雄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勤奋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938年秋天的乌斯浑河,历史永远铭记,正是抗日最激烈的时候,抗联五军第一师妇女团的八位勇士们,深入前线,与日寇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部队转移,在乌斯河边上与日寇展开了激烈战斗,打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后面嚎叫着的日寇在逼近,她们砸碎枪支,挽臂走进了乌斯浑河,她们用鲜活的生命在流淌的江水中,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她们的身影是最美的,是中华英雄儿女的气节与血性,惊天地,泣鬼神!她们的勇敢与担当才是国家精神的缔造者,才是我们心中的女神。“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就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反抗侵略者的一部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儿女永远不会被悠悠的岁月长河所淹没。
  在纪念馆里,看一个个英雄的简介,这八位英雄姐妹,最大的冷云二十三岁,最小的王惠民十三岁,个个正值美如花朵的青春年华,她们为了打倒日寇,敢于慷慨赴难以身殉国,这是爱国精神,她们用壮举书写了一篇精美的人生篇章。当时八位女战士完全可以在河边柳树丛里躲着不动,可眼看着鬼子就要追上前面抗联主力部队的同志们,关键时刻,指导员冷云一声令下,一颗颗愤怒的子弹从柳树丛中射向了小鬼子。大部队安全转移了,她们被敌军围困在河边,打尽最后一颗子弹,面对扑过来的鬼子,她们手挽手走向了冰冷的江心。乌斯浑河承载着那段峥嵘岁月,永远闪耀着英雄们的光芒,站在岸边,看着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岸边的稻田美如画卷,小路上行走的农机奔忙着,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着,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幸福,我想八位女英雄一定也会看到乌斯浑河两岸和祖国大地一派和谐幸福繁荣景象,她们的心也安然了。
  登上纪念馆后山的抗联小路,看着充满生机的大地,闻着野花的香甜,想起抗联的英雄们,当年缺衣少食,冰天雪地,生存之艰难,条件之艰苦,丝毫也没有动摇他们抗击敌寇的钢铁意志,想起在纪念馆里看到只有冷云一张学生时代的照片,那些姐妹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只有画家凭着人们的讲述画下来的肖像,是那么的美,朴素的如我们的姐妹,因为她们的脸上有爱国爱家的英勇之气。
  栈道曲折蜿蜒,似一条长龙卧于山林之中,一个个的抗联英雄人物雕塑,与这山水为伴,我的心里沉沉的;看着山下流淌的乌斯浑河,我的眼睛湿了。夏风吹来,树叶轻舞,我恍若看到了她们在山林中穿行的身影,带着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她们的身姿是那么美,彰显着生命的坚韧,如山中的百花绽放得婀娜动人。最后,还是为英雄写首小诗吧:“因为身穿军装/才有了担当/因为东北姑娘的刚烈的性格/才向鬼子开枪/如果没有战争/一定有乌斯浑河边/你们唱起二人转的亮嗓/也许乌斯浑河岸边的青纱帐/一顶花轿引百鸟鸣唱/那红红的盖头/河水都笑红了脸庞/单纯的东北姑娘/胸膛里的热血/是乌斯浑河不落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