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矿山文学

故乡的大槐树

日期:2020-07-28    来源:    作者:刘志强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我小时候奶奶经常唱的歌谣。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起山东老家门前栽有两棵大槐树,记不得是哪位先人栽的。右边的那棵大槐树小一些,尽管有三分之一的树皮没有了,但生命力极强,仍顽强地活着。左边的那棵大槐树,枝繁叶茂,当年一个人刚好能抱得过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后的我便更加思念故乡。去年的深秋时节,我和妻子特意回山东老家的墓地祭拜了我的先祖,并立了块石碑。
  回忆起奶奶常说的那首歌谣,我记住了老家在洪洞,记住了故乡的大槐树,从小便记住了这份乡愁。
  山西洪洞大槐树被称为我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现如今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里安放着迁民姓氏牌位1534个。
  明初朱元璋即位当皇帝的时候,因为中原发生过自然灾害,再加上后来的战争,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为了让整个国家看起来更加的充满生机,他就选择了从当时人口最稠密的洪洞县向全国移民,其中大部分人去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
  当时的统治者定出的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者还不能同迁于一地,好好的一家人便被拆的七零八散。同姓同宗者为了和亲人迁到一处,不得不改姓。据说当时移民的时候,我家先祖的哥俩为了能移民在一起,一个姓本家的“刘”姓,另一个不得不改为“魏”姓,后来就有了“魏刘”是一家的说法。
  据记载,1402年,朱棣当了皇帝后,效先皇太祖,再次动员山西百姓向济宁州迁移。吃尽迁移之苦的山西百姓不愿意,于是官府放出风来说:“凡不愿迁的,到县衙按个手印就行。凡不按手印者,不论男女老少一律迁移。”百姓听了信以为真,纷纷涌向县衙,争按手印。各县官员见百姓来的差不多了,便一声令下,让官兵将百姓们团团围住,押解到洪洞县一棵大槐树下集中,以家庭为单位编队,用绳子拴在一起(怕老百姓逃跑)。当时,大槐树上,乌鸦悲鸣,恨别惊心。多少先民怀揣一捧家乡的黄土,多少先民蹲在大槐树下无奈地哭泣,多少老人不断地叮咛:“孩子记住山西洪洞老鸹窝”、“不要忘了以后若能回到家乡,记不住咱的村庄,就先找这棵筑满老鸹窝的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从这大槐树的老鸹窝底下走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顾!”……
  以后不论走到山南海北,只要一说是山西老鸹窝底下的人都亲热无比。
  树有根,根在泥巴里。人有根,根在心窝中!是呀,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故乡当年的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当年迁入新的家园后,人们纷纷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如今的我终于知道了,老家的门前为什么栽了两棵大槐树!
  现如今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故乡的大槐树,永远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地活在我的心中!
  故乡的大槐树,时常进入我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