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矿区新闻

爱拼才会赢——记大刀阔斧推陈出新的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

日期:2020-08-30    来源:    作者:于臣

  在公司地面单位活跃着一支技术创新团队,这个团队就是机电总厂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们的事迹虽不能说惊天地、泣鬼神,但走进他们的生活,不免让人赞叹不已! 

  走进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累计创效600多万元;第二组数据是工作室拥有六台技术革新设备,其中四台是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三组数据是工作室自主研发的五十种胎具和工件。笔者暗暗竖起大姆拇指,带着浓浓的兴趣找到了隋国忠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聊起他们推行技术革新的点点滴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笔者大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三向钻孔,省时省力。原来生产液压支柱的柱头钻孔要一个一个钻,既要量尺,又要固定,费时费力,效率极低,每工只能生产100个,一天下来工人累得筋疲力尽。针对这种情况,隋国忠将这个项目作为重点进行立项攻关,带领工作室成员翻阅书籍资料,查找最新科研信息,请教领导和同行,并进行多次研讨,确立了“半自动三向钻孔推进方案”,经过加班加点、连勤延点,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一次安装调试成功,工作室给它起名叫JD-1型三孔半自动专用钻床。投用后,这个钻床可以加工柱头、顶盖、加长段、接长柱筒四种液压支柱工件,主要由液压动力头、电气控制部分、液压部分构成,特点是将柱头三孔等分120°,不用测量即可对三孔进行准确定位、40秒钟完成一个柱头的钻孔过程,工作效率是普通钻床的四倍,既解放了人力,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节约了设备采购资金,年可创效40万元。 

  操作安全,填补空白。原来单体车间生产柱头阀孔使用普通数控车床,由于普通数控车床不是柱头阀孔专用设备,生产的废品率高,工件易飞出伤人,只有高水平的师傅才敢操作,生产效率极低,严重制约了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隋国忠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始立项研究,由于都没见过同类设备,查不到任何资料和相关信息,全靠他们结合平时工作经验进行刻苦攻关,确定了由定位夹具、动力传动加工部分、床身、电气控制、液压系统五部分构成的柱头阀孔专用设备推进方案,工艺过程是通过自动化控制,采用机夹涂层刀片和专用镗头来实现阀孔加工。然而,方案出炉了,资金却成了问题,制造这个设备需要10万元。矿区工会领导知道后,立即对上争取,得到省总工会10万元的扶持资金。于是,隋国忠团队利用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选型、采购、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柱头阀孔数控镗床提前交付使用,填补了机电总厂缺乏柱头阀孔专用设备的空白。投用后,安全性好,避免了工件飞出伤人事故,月产量达到5500个,提高了柱头阀孔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也提高了30%,减少了废品率,每年多为企业创效30余万元。 

  投入少,见效大。JD-50型柱头专用钻床是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革新的经典案例,投入少、见效大,共投资3.6万元,每年可创效12万元。改造它的目的就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JD-50型柱头专用钻床主要参照了立式钻床的工作原理,由三个模块组合而成。第一个模块是主轴传动进给箱,起到钻削和进给动力输出的作用。第二个模块是设置床身和水箱,起到稳固设备和储存切削液的作用。第三个模块是采用液压方式锁紧工件,用液压夹紧工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五年来,仅投入3.6万元购买设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万元。 

  卧式对装,一次成型。矿车轮组是由两个矿车轮和一个中轴组成,传统安装方法比较费力,属立式安装,安装完一个轮再安装另一个,易损伤工件,安全系数小。为了改变这种困难局面,隋国忠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改变立式单轮压装的传统工艺,采取卧式压装模式,研制出新型轮组压装机。新型轮组压装机由底座、轮轴定位座、液压千斤顶构成,将轮组和中轴放置在轮轴定位座上的胎具上,再启动千斤顶,将轮与轴一次性压装完成,每月可生产200多套轮组。卧式轮组压装机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简单,投用后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比传统压装提高效率近2倍。由于其工艺采取的是卧式对装,不用人工接触,避免了损伤工件和伤害操作者的风险,保证了工件质量和人身安全,每年可为企业多创效益20多万元。 

  两项革新,效益可观。这两项革新主要是在数控车床放置卡具或卡盘,目的是提高设备加工能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可谓小设计大效益。一项是放置主轴变孔径卡具, 用来加工单体液压支柱活柱内孔,通过这项技术革新,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加工效率,生产的工件数量由70件增加到120件。卡具投用后,既保证了工件质量,又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每年多创效益30多万元。另一项是放置液压卡盘,就是利用一个液压工作站提供工作动力,连接回转油缸完成伸缩动作,从而控制液压卡盘工作,实现卡盘液压控制,避免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改装后,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加工效率大幅提升,工件生产数量由130件增加到230件,每天多加工100件,每年多创效30万元。 

  胎具工件,摆满展台。几年来,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隋国忠团队开展胎具和工件五小攻关,目前已完成六十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在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展出了五十项,摆满了六个展台。其中,铣床等分胎具用于生产推移器碾压盖的等分铣削,投用后生产效率提高了25倍;40T一轴套胎具投用后,保证了位置精度,产量比投用前提高了1倍;托辊轴胎具投用后,比简易胎具工效提高1倍,产品合格率达100%;内孔加工涨胎具投用后,改进了涨紧工艺,提高了加工效率一倍。可以说每项小改小革,都是小投入大效益,很难用精准的数字估算出它的效益,但这些创新项目都放到一起,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一相当可观。                         

  硕果累累,荣誉满墙。走进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会议室,看到一面荣誉墙上挂着24个奖牌,其中有省总工会颁发的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和省模范职工小家、省国资委颁发的标准化党支部、七台河市政府颁发的第九届劳模大会先进集体和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七台河市总工会颁发的创新示范岗、公司颁发的标准化党支部和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奖牌等。据隋国忠介绍,还有其它大小荣誉三十多项,荣誉墙的荣誉只是一部分,这些荣誉都是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所在车间通过奋斗结满果实的最好见证。 

  采访结束后,笔者走出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为这个年轻的创新团队叫好点赞,只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大胆创新”的工作理念,未来的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定会大放异彩。用工作室的口号来说:“创新做新时代优秀工匠”,隋国忠和他的团队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