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会天地

实施四化培训 推进四个转变——来自机电总厂安全培训工作的报道

日期:2020-12-07    来源:七台河矿工报    作者:李欣

“我们开展‘四化’培训,推进‘四个转变’,提高了职工的安全认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机电总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于臣说。

作为公司唯一一家集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为一体的大型机械加工企业,机电总厂实施科学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四化”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推进“四个”转变,努力打造“铁军”王牌队伍,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安全培训科学化,实现职工从多数学向全员学转变

为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丰富职工的理论知识,今年机电总厂加强后勤人员培训,重点培训岗位职责、安全防火、自救互救等知识,组织职工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现场模拟演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

机电总厂围绕提升培训效果目标,推进安全培训科学化,优化创新培训形式,针对企业整合重组、技术型人才队伍流失的状况,启动强化职工培训素质工程,建立安全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自主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和现场操作两个关键环节,实现职工从多数学向全员学的转变。他们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技术,采取参与互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双向交流培训等方式,使培训教学更加鲜活。他们在现场教学上以人人动手为基准,实行现场演练,做到了“四个突出”、“四个破解”,使培训效果凸现。“四个突出”即突出素质培训,举办安全管理人员、党支部书记、技术员、班长素质提升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座谈讨论、参观考察、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共举办了7期培训班,培训168人,使职工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突出实践操作培训,不断改善培训教学方法,加入实践操作课程,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式,实训设备使用后,使培训更直观、更深入、更具趣味性,先后有300余人开展实践操作培训,提高了职工的动手能力和业务技能;突出安全思想教育,针对车钳铆电焊等技术和井下安装、锅炉维修高空作业、车辆运输风险等工种实际,落实厂副总以上领导安全包保责任,定期到包保单位上安全大课,使职工将安全思想入脑入心,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和自我保安意识;突出安全培训责任体系建设,做到培训责任、计划、机构、场地、经费、教材、人员、档案、制度、考核监督“十个落实”,相继投入培训资金20余万元,为16个基层单位建立教学室,并配备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教学设备,“送教”到基层、培训到一线。“四个破解”即破解自编教材和规定教材“对接点”问题,参照规定教材,分专业、分工种编写培训讲义,本着少而精、实用、管用的原则及时调整和充实培训内容,及时更新教师课件,不断纳入新的安全工作要求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安全生产实际;编写《机电总厂事故案例汇编》《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技术工种培训教案》等培训教材,自编教材不仅贴近实际,而且好学、易记、管用;找准课堂培训与实践培训“结合点”,坚持动静结合,把实物搬进课堂,把课堂搬到车间、作业现场、操作台,把考场移到现场,为职工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破解实操考核“一刀切”问题,按照“模拟驾考”科目二实操考核标准,制定实操考核办法、考核标准和考核流程,采取全员动手操作、模拟现场、动笔记录、影像留存的考核形式,检验职工的技能,做到以考促培;破解日常培训“不规范”问题,厂培训中心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力度,抓好基层单位班前课教育,建立“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一季一评”为主要模式的日常安全培训机制,把培训重心下移到车间、工区和班组,让职工亲自登台谈经验、说教训,用亲身经历和身边事情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说明“三违”危害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进安全培训市场化,实现职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以科技保安全,让培训出效益。机电总厂致力于技术攻关,先后投入10多万元,创建“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刘永峰创新工作室”、“技师创新工作室”,扩展培训展厅,投入设备展台、教学模型、教具和产品样本,为技师、技术工人开展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隋国忠是单体车间主任,他带领工作室人员研制JD-50孔专用钻床、JD三孔半自动专用钻床等三个设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研制的JD三孔半自动专用钻床,每年创效24万元;改造数控车床主轴,加工孔径卡具,每年多创效10.8万元;多个创新项目共为厂年创效300多万元,还得到了省总工会10万元扶持资金。

机加“技师创新工作室”开展液压拉床、校直机、琉化机改造和液压支架大直径缸筒加工工艺改进等项目,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他们自制的液压拉床,每年生产液压连轴节的内花键套100多套,年创效30万元;改进大直径缸筒修复工艺,两个月修复缸筒15个,创效15万元。

“刘永锋创新工作室”推行“微学习”,以微信群、QQ群为主要载体,在生产调度群内不定期推送生产情况和培训内容,让职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学习,扩大了培训辐射面。工作室带头人刘永锋每天深入基层,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职工,把培训阵地从工作室转移到工作现场。工作室改进的数控泡沫切割机,每年可替代5个人的工作,节约工资成本15万元,提高了苯板利用率,每年节约材料成本2万元。

推进安全培训信息化,实现培训从枯燥学向兴趣学转变

严格执行班前课七项流程。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班前课七项流程标准,机电总厂各车间按照工种、班组自行安排每天上班前课人员,由车间党政领导负责、专业领导授课,讲任务、讲安全、讲培训,规范填写班前课记录。通过开展“每日一题”学习、“每周一案”教育、“每月一轮”考试、“每季一次”考评和班前考问、案例分析、现身说法、“三违”亮相等活动,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

机电总厂围绕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每年召开党政班子联席扩大会议,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全方位、全覆盖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使职工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他们按照培训计划,实施精准培训,持续加强全员安全理论基础培训,严格从业人员、班长、新入职职工、转岗职工等安全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上岗;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培训的必学内容,分层级、分专业、分类别举办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班,确保全员知责、明责、履责、尽责;安排精准培训课程,按照专业、学历、岗位、工种划分培训对象,举办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班,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重点加强班长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班长的安全意识、现场处理问题能力。

针对技术人员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特点,机电总厂开展技术人员上讲台讲座,开展针对性培训,积极鼓励和奖励参加大学、自考及其它学位进修人员,对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并报销有关费用;健全精准约束机制,促进标准化培训基地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建立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制定一系列培训管理制度和文件,规范培训管理。厂培训中心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培训例会制度,完善教学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后勤管理、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二十六项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稳定的管理规范、严谨的运行程序,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推进安全培训品牌化,实现从“需求学”向“成长学”转变

“师带徒,传帮带”是岗位能力得以衔接和传承的重要手段。机电总厂通过创新导师带徒培训方法,实施“三三”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机加车间让每名职工都成为一岗多专、一职多能的全能型技师。为了解决人才流失、技工紧缺制约生产的难题,机加车间推行“三三技能培训工作法”,让转岗职工、技能不熟练职工和单一技能职工分别认领三个师傅、学习三项技能,让职工既是师傅又是徒弟,师徒相互取经,实现了教学相长,确保了每名职工都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既增加了职工的工资收入,又解决了制约生产的难题,车间产值得以大幅提升。目前,机电总厂共有46对师徒结成“师带徒”对子。

机电总厂机加车间立车班组负责人刘立峰是集团公司技能大师、高级技师,班组采取“一带三”、“一传三”的方式,把“师带徒”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按照互补原则,让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水平高的与职工结为对子,思想相对有创新意识的与职工结为对子,通过“师徒互助”,鼓励师徒互补互学,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以科技保安全、创效益。职工陶玉海过去只会一种岗位操作技能,通过实施“三三技能培训工作法”,与技能大师刘立峰、拔尖人才李相成、岗位能手吕达签订师徒合同,经过两年的培养掌握了三种操作技能,先后获得厂“五小攻关”科技成果奖,在厂技术比武中获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