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子报 > 三版

【报告文学】脊 梁 3

日期:2021-07-19    来源:七台河矿工报    作者:赵壮志 张益龙

(上接7月15日)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时代前进的脚步告诉我们,进无止境,怠者必殆。深尝过市场无情苦头的七煤人,如今更加注重内在的调整和积累。在重点工程建设上,2017年投入8500万元,新建煤矿和新兴煤矿三水平、龙湖煤矿二水平3个水平延伸工程,新立煤矿技改工程,向阳煤矿、建设煤矿、胜利煤矿小井联通工程,新兴煤矿西八区等8个新区建设有序推进;新铁煤矿、新强煤矿通过龙煤集团和省论证审批,接续调整工作扎实推进,多渠道破解资源危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辛苦的煤炭人并没有伴着煤价上涨酣然入梦,为了减少企业对价格的依赖,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洗选,在保证精煤品牌和质量信誉的基础上,努力提“两率”、增效益,2017年精煤产率同比提高0.95%,拉动增收1.21亿元。同时,以销售为龙头,配合龙煤集团稳定鞍钢、本钢等战略用户市场份额,开发宝泰隆等本地用户,全年自销煤炭97万吨,实现增收4000万元。

注重改革减负,为4163名集体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5603.43万元,为2239名退休职工集体办理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手续,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入收官阶段;注重转型发展,支持桃山煤矿、东风煤矿注册法人公司,支持两矿利用闲置资产发展矿泉水、物流、特色养殖、生态板、环保涂料等项目;支持非煤单位闯市场、创效益,全年电力部、热电厂、煤气厂、运输部、机电总厂、土建工程处、三和分公司等非煤单位实现收入10.5亿元,非煤占比达到18.3%。

2017年本部生产原煤843.8万吨,企业结束了连续五年的亏损运营,实现利润2.7亿元,同比减亏增盈10.49亿元,补还取暖费、医药费、伤残补助金等民生欠账和材料设备欠账10亿元,补欠力度在龙江四局中是最大的。

“路要怎样走?”2018年,七煤对镜深思:如何让具有60年开采历史的大型煤炭企业焕发青春,走百年基业之路?

这不仅关系到整个矿区的未来,也关系到全市经济的发展。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首先就是破解资源危机。煤炭资源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转型之基,破解资源危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的战略任务。

结合实际、面向未来,七煤确定的总的工作思路是:坚持内稳外拓战略,精采细采现有资源,多渠道拓展后备资源。

重点工作措施是大打“四个会战”。一是大打开拓掘进会战。加快推进新建煤矿、新兴煤矿三水平和龙湖煤矿、新铁煤矿二水平四个水平延伸工程,新立煤矿技改安装工程,新强煤矿和新铁煤矿接续补欠工程,新四矿小井联通和技改工程,新建煤矿三水平三采区、新铁煤矿二水平一采区等10个新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增强本部矿井发展后劲。二是大打深部勘察会战。加快推进向阳矿区负400米至负800米深部详查探矿权项目,力争2020年前完成资源储量核实及评审备案工作,增加东部区可采资源储量。三是大打项目攻关会战。成立资源项目攻关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推进项目核准手续办理和对上对外争取资源工作。重点推进七峰一井项目核准和采矿权办理工作,推进陕西常家梁煤矿9号煤层扩储工作,推进孙吴资源项目立项和后备资源争取工作,多路出击、多措并举、获取新的资源增量。四是大打科技攻关会战。树立技术经济一体化意识,积极开展超薄煤层和“三下”采煤科技攻关,通过科学的开采工艺、先进适用的装备,努力扩大极难煤层开采规模,释放“三下”压煤储量,精采细采边角煤等有效益资源,最大限度挖掘资源开发潜力。

同时,针对本部资源萎缩、生产条件变差、总量规模下降、外部矿井增量不足的实际情况,摒弃“只重量不重质,只出煤不算账”的传统观念,科学统筹处理好稳规模增效益、拓资源增后劲与安全稳定、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更高质量的、内涵挖潜、稳产提效之路。

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深入查摆整治贪腐、好人、扯皮、借口、油滑等十七种劣质文化和不良风气,从严整治克扣截留、虚报冒领和套取工资等违法违纪行为,抓实“六个年”创建,开展向习惯性违章行为宣战专项整治行动、对417个支部开展大体检、推广安全培训“模拟驾考”、构建“五化”智慧党建体系和“五位一体”三违防治体系,全力推动企业加快改革脱困转型发展进程,打响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建设的攻坚战。

虽然受总量质量下降、补还安全生产欠账投入增加、固定成本支出占比偏重等影响,企业账面上并没有多少钱,但是,2018年上半年,在龙煤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七煤突出解决退休、大病、工伤、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的陈欠费用问题,累计补还各类欠款2.7亿元。职工工资不降反升,月均工资3749元,同比增加283元,其中采掘工月均工资5485元,同比增加336元,极大地提振了职工队伍士气,企业上下一片欣欣向荣。

七、 矿山脊梁 肩担重任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019年,企业自身所依托的低成本开采与资源禀赋好的先天优势,随着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逐渐演变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双刃剑”。截至2019年,七煤原有的32处小煤井关闭了23处,规划保留的9个技改矿井也只有2个正常生产,企业煤炭生产规模从2015年的1050万吨,陡然降至2019年的666万吨。产量规模断崖式下滑,给七煤带来的潜在亏损压力也在倍速增加。由此,企业亏损因素竟然高达7.56亿元。

面对严峻的形势,七煤牢牢把握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内涵式发展之路,从体制机制变革入手,多措并举提升经营效能,2019年一举实现减亏9600万元,一增一减间创效达8.5亿元。

这样一组鲜活的数字,为七煤内涵式发展标明了清晰而有力的注脚。

2020年9月5日,在七煤总经理安全办公暨安全生产考核会上,公司首次向生产一线采煤工发放出勤补贴93.3万元。他们以精准的政策导向,着力引导分配重心向生产一线倾斜,8月份段队完成生产任务且实现小班安全生产的663名采煤工人,分享了这笔近百万的补贴。

分配向一线倾斜。即使是在企业最为艰难的2019年里,全公司共有552名采煤工月收入万元以上,占工作面在岗采煤工的27%;有778名掘进工月收入超过八千元,占工作面在岗掘进工的37%。

随着资源储量的急速下滑,支撑七煤经营盘子的矿井由过去的12个锐减到6个,其中,建设矿因政策原因关闭停产后,全部生产矿井只有新兴矿、新立矿、新建矿、新铁矿和龙湖矿5个矿,在现有基础上保持稳产高效至关重要。

在积极调整分配政策的同时,七煤以提高原煤生产效率为切入点,优化生产格局、优化系统布局,优化劳动组织,在狠抓灾害治理、生产准备和设备运行环境的基础上,大力锻造生产“尖兵”,精心打造安全高效重点队组,推进企业整体生产效能的提升。2019年以来,全公司共培育50万吨采煤队1个,30万吨采煤队2个,20万吨采煤队4个。同时,他们进一步推进“一优三减”,在持续加大力度减水平、减面头、减人员的基础上,优化撤并了新建矿082队等3个采煤工作面,由此,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企业生产工效达到了1.75吨/工,比计划增加了0.41吨/工,2020年5月份,新铁矿开拓区7611掘进队一举创出进尺322米的历史最好水平,为保持煤矿生产后劲奠定了基础。

效率与效益双增,开源与节流并重。2019年,七煤五个半煤矿实现增产36.6万吨,增收2.2亿元;原煤单位成本下降6%,创效1.8亿元。曾一度年亏损3000余万元的新兴矿,通过进一步强化生产组织,严细成本管理,厚植创效主体,2020年前7个月生产原煤73.12万吨,实现盈利967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盈2300万元。在这个矿,矿长把自己置身于成本管理第一责任者,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井下超市、严控材料消耗、加强旧品回收、提升维修质量、执行躲峰填谷、严抓煤质管理7项具体举措提升管理创效空间,7个月实现节支1571万元。由此,保持“两效”持续提升成了工作的“主旋律”。

龙湖矿通过近10个月攻关,应用充填开采新技术,不仅填补了我省充填开采的技术空白,蹚出了绿色开采新路子,而且重新唤醒了一块地质储量166万吨、价值9亿元的煤炭资源,2020年4月份充填开采工作面试生产,当月就生产原煤1.03万吨,实现盈利215万元,并且使全矿生产计划指标由上一年的130万吨增加到了145万吨。更为可喜的是,经预测,通过全面推广充填开采技术,到2022年七煤可置换“三下”压煤达100万吨,相当于多了一个煤矿的产量。2020年6月15日,新立矿薄煤层智能化综采成功投产,仅两个多月时间,这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就生产原煤7万吨,平均单产效率2.3万吨。同时,新铁矿、龙湖矿、新兴矿以加强生产接续、保证生产后劲为突破口,开拓掘进与重点队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通过格局重构,使七煤实现了稳产提效,并在内涵式发展探索中取得了人们始料未及的新成果,更使身处困境的广大干部职工看到了希望。

从煤炭生产到洗选加工,七煤扭亏增盈的“长板”不断延伸。铁选厂,这个伴随着精煤战略应运而生的选煤厂,自1991年成立以来,历经多次改造后,曾创出了年入洗原煤255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然而随着企业产能下滑,铁选厂日入洗能力曾一度下滑到了4000余吨,不能满负荷生产成为制约全厂效益经营的最大障碍。

如果说煤炭生产的格局重构是在资源与政策双重作用下的无奈之举,那么煤炭洗选加工的格局重构则是在深化改革中主动作为。在七煤精煤战略的版图上,分布着七洗厂、铁选厂、新选厂、桃选厂、富选厂和龙选厂6家企业。面对产量规模下滑的新形势,必须打破“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实行“分灶吃饭”。为此,他们对扭亏无望的富选厂坚决实施关闭,将产品特色较弱的新选厂推向市场,实施“五自”经营,确保其他4个选煤厂实现满负荷生产,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效能。

如今,在铁选厂,从车间到货场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24小时三班入洗煤炭达8000吨,煤炭日吞吐量达到160车。从2020年9月份开始,这个厂更是开启了“三线调入原煤”的生产模式,月入洗能力提升到了20万吨的水平。不仅“吃得饱”更要“产出好”,这个厂通过实行风险抵押约束管理,推进块煤破碎入洗和掺粗调整技术改造,使精煤产率比过去提高了四个百分点,按一个百分点可增收千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就实现增收四千万元。2020年全厂入洗煤炭保持了158.19万吨的高位水平,实现利润5348万元,比利润计划指标超盈2548.9万元。

曾经一年亏损8727万元的热电厂面对煤价高涨、设备老化、效率低下、发电难以并网等诸多不利因素,从任何角度看这样的企业都该是关闭退出的不二选择。8727万元的亏损,分摊到514名职工的身上,每人就是17万元。这样的巨额数字,连热电厂的干部职工自己都不理解:“怎么上一年班儿却背了17万元债?”

热电厂的沸腾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使用燃煤标准为2117大卡的原料煤。过去以洗末煤为主要原料煤的热电厂,因洗末煤市场价格高产生巨额亏损——循环经济链条的不顺畅正是导致热电厂原料煤成本过高的症结,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困局所在。

420元/吨的洗末煤价格,是选煤厂和热电厂效益冲突的核心,更是摆在企业脱困发展之路上的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七煤将热电厂扭亏工作“前置”到了原料煤环节,把文章做到了煤矸石加工利用上,依托循环经济破解扭亏难题。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一个应用技术创新将二次洗选后的洗矸进行再次分选的“三选”方案浮出水面,以此,让发热量1700大卡以上的洗矸变废为宝,供给热电厂发电。

七煤把这一举措称为“三选工程”,即以深度挖潜和科技攻关为依托,向洗矸分选要效益。以往,经过两次洗选后的尾矿统统作为“矸石”被丢弃了,而其中可以作为热电厂原料煤的洗矸,也因此失去了其本该具有的价值。如今,通过技术创新,科学调整煤炭洗选设备参数,实现高密度分选,“沙里淘金”般地为二选尾矿赋予了新的价值。经综合测算,全公司“三选工程”综合成本实现了187.74元/吨,并且每年可多回收低质可燃物(洗矸再选产品)36万吨。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七煤以循环经济破局,从深度挖潜到质量提升,从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全面拉动了内涵式创效的产业链条。按每年多生产36万吨“三选”产品计算,选煤厂由此可创造效益5760万元;热电厂节约原料煤成本3248万元;全公司通过“三选工程”置换洗末煤14万吨,市场价值达5880万元。与此同时,企业整体实现减排36万吨矸石,“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社会效益更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

解决了原料煤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热电厂就赢得了生存的基础和扭亏的转机。而且,随着龙湖矿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这个厂的粉煤灰成了重要的矿井充填材料,他们每天可为矿井充填、井下喷浆和采后备填充提供粉煤灰200吨。热电厂厂长姜坤算了一笔经济账:仅矿井充填一项,按每天200吨粉煤灰以相对比例置换出的优质煤炭来计算,全年累计创造价值就高达5000万元。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以“三选工程”为牵动,七煤打通了一条潜在的创效链条。进而由外而内,以产业布局激发内生动力,以循环发展带动效益增长,由此逐步形成了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经营态势。而热电厂正是这一创效链上的重要“支点”。

从“三选工程”的实施到选煤厂增盈、热电厂扭亏,再到矿井充填技术的全面推进,在一系列内涵式发展“点睛之措”的撬动下,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几亿元的效益增长,另一方面,也从更深的层面折射出了企业循环经济的战略出发点和战术落脚点。

在这一创效链条的前端,实行“五自”经营的新选厂成为全公司实施“三选工程”的首个“吃螃蟹”单位,他们本着因陋就简、厉行节约的原则,从图纸绘制的第一道工序到最后的设备安装全部自主攻关,并实现了洗矸分选工艺一次试车成功,累计投入资金不到120万元,而每年却“捡”回了上千万元的效益。进而通过“三选工程”的全面推广,七洗厂、新选厂、桃选厂、铁选厂、龙选厂五个单位也随着煤炭洗选加工产品布局的调整,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链条中端,热电厂在解决了原料煤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后,通过自身技术升级和深入挖潜,全面降低煤耗、电耗、水耗及其他成本要素,一举摘掉了亏损帽子,并逐步向利润经营的道路迈进。与此同时,他们坚持把“吃干榨净”进行到底,积极探索面向外部市场的创效实践,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发展循环经济,2020年以来,这个厂的热水、炉渣、粉煤灰都成为了新的效益增长点。据介绍,仅高温锅炉冷却水的余热利用一项,每年就可以为企业创效500万元——由此,内涵式创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同样在这个创效链条上,以龙湖矿为代表的矿井充填技术,为企业带来的规模效益也在不断增加,这个矿2020年置换原煤17.7万吨,创效3000余万元。下一步,七煤还将把这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到新建、新立等煤矿,逐步扩大企业的效益增长点。

不止于此。吃干榨净、变废为宝的创效链条还在继续延伸,七煤“蓝天瓦斯发电公司”同它的名字一样,凝聚着安全、环保、挖潜创效三项基本要素,在企业最为艰难的2019年,全公司瓦斯发电创效达1029万元。2020年8月26日,随着七煤第6个瓦斯发电项目——新兴矿南立井瓦斯发电站并网发电,蓝天瓦斯发电公司2020年完成发电量7063.41万度,增发1605万度,消耗纯瓦斯气2670.34万立方米,创效800万元,创投产以来历史新高,为七煤挖潜创效的内涵式发展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从煤炭生产,到洗选加工,到综合利用,到变害为宝,再到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条隐藏于人们视线之外却在内涵式发展的课题之中的效益增长链条,并且链条上每个环节都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创效“基点”,进而从点到线,聚线成链,实现闭环提升,这正是七煤内涵式发展的真正“内涵”。

2019年以来,新选厂面对企业煤炭产量下滑的实际,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年外购入洗原料煤24.4万吨,增加精煤产量13.5万吨,为企业增收1.9亿元——这样的探索为他们走向市场真正实现“五自”经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走进新选厂,厂区和车间寂静无声。为了躲峰填谷节省电费支出,这个“五自”经营的企业选择了夜间生产,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账算到骨头里”。

新选厂党委书记范成江说,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改革二字,如今厂子走上了“五自”经营之路,才真正感到了改革的压力。他说:“以前一改革就是减人,但是这次改革,我们对全厂职工讲:一个人也不减!”

减人不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根本在于解决人力资源错配的问题。话语掷地有声,“五自”经营企业的领导干部魄力不同寻常。

从坐家等活儿到去市场找活儿,新选厂以洗矸分选系统改造为突破口,首先打出了设备加工制造牌,不仅承包了公司各个选煤厂洗矸分选系统的设备加工和安装,还外包了鸡矿公司新发矿的矸石再选系统改造工程,厂长马钟涛信心满满地说:“2020年下半年,新选厂仅机加工程一项,就实现创收1000万元。”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新发矿矸石再选系统改造工程中,车间主任、技术人员等管理岗位的干部,全部以工人身份参加施工。厂动力科一位副科长,主动请缨担任电焊工,每天早上天刚放亮就走上岗位进入角色,一直干到深夜时分。尝到了技术创新甜头的新选厂,又对废旧渣浆泵料旋流器二段整体工艺和新型DMS3642A型系列振动筛等设备的生产加工展开攻关,通过扩大洗选设备及配件机加产品种类,最终形成系列产品,栖身洗煤行业设备与配件供应商的行列。

从深化改革,到技术升级,根子在于引进了市场化运营机制。

面对严峻的形势,七煤坚持对标对表,强化成本管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长山,总经理刘金奇带队,对所属各单位开展了“走圈”调研,逐个单位分析固定费用、变动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七煤成本管控方案》。同时,他们在坚持合摊并点、优化人员机构的基础上,以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向纵深发展为着力点,完善了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模块管理功能,并使之与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成本管控进行深度融合,推行全员岗位职责量化考核,积极由求量、求速向求质、求效转变。

机电总厂积极落实质量效益管理办法,坚决做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不移交不合格品”,严把材料质量、工序跟踪、出厂检验关,产品合格率保持100%,在“五自”经营新机制的作用下,他们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七煤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先进单位龙湖矿,依托内部市场化管理平台而建立的“全面预算、成本管控、KPI考核”+“绩效考核”三位一体考核管理系统,让考核结果与各级各类人员的工资挂起钩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干部职工“管与不管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意识,使管理挖潜不再停留在纸面上、墙报上,而是随着工作执行力的提升,成为了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工资收入。

“换思想,算细账,抓管理”,有效调动每名干部职工“治亏降成,严管增效”的积极性。“管理之外,养成之中”——这正是内涵发展的“内功”所在,有数字表明:2019年,七煤全年完成更生产值4.5亿元;2020年完成更生产值4.2亿元,节省新品投入4268万元。修旧利废折射的是企业内涵式发展之“冰山一角”——“缝缝补补”过日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全要素和多环节的“精打细算”。

管理的关键在于严格,更在于激发全员创效的内生动力。七煤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引进了“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让每一位职工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这一管理学中的经典模式,与这个公司长期以来推行的“小班安全质量结构工资管理”制度严丝合缝,成为了企业在预算、成本、质量、效率上细化管理的“升级版”。

“不管不知道,一管吓一跳。”这是新兴矿矿长徐文生由衷地感慨。实施矿长审批材料制度后,徐文生逐渐品味出这材料里面蕴藏的玄机。有浪费、有人情、有关系、更有利益,有人甚至因为少走两步道,不但把以旧换新制度当成耳旁风,而且还在申领材料时多领冒领,一句“用着方便”不知产生了多少跑冒滴漏。为此,新兴矿把材料库直接搬到了井下,严格“一支笔审批”雷打不动。

在徐文生办公桌后面的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单据,这都是各个采区的材料审批单。哪家材料用超了、哪家没有以旧换新、哪家用料不合理、哪家材料更新频繁……他心里“门儿清”,不服,咱就当面对质。

矿长这样,普通工人也这样。一次,铁选厂一个工人发现煤车卸完以后,车箱的两个“耳朵”周围依然沾满了煤炭。“这就是损失呀!”于是,卸车班组特制了一个刷子架到轨道上方,煤车经过后残留在车“耳朵”周边的浮煤自然就被刷了下来。这把刷子,一年扫下来的煤炭就有1000多吨,为企业“扫”回了50万元的效益。

骄人的业绩,是怎样取得的?

在张长山办公室,笔者坦率地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激励着张长山和他的同事们,走过了这段不平凡的,可以说,充满艰辛与荆棘的路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完成深化改革、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从严治矿“四轮驱动”任务,并取得如此骄人业绩的呢?

张长山告诉笔者,七煤乃至龙煤改革,关乎龙江国企改革的成败。“我们的身上,不仅肩负着上级领导的重托,更有七煤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现有在职职工3万多名,退休职工3万多名,也就是说,在七台河地区与七煤有关系的人就有30万左右。广大职工的生存、发展,关系着七台河地区的稳定和进步。这些都是我们这届班子的责任与担当。煤炭资源萎缩是七煤的一大资源危机,我们不能让七煤的事业在我们手中萎缩!这是一份庄严的考卷,我们党委的每个人都要考出好成绩。读小说《省委书记》,看到这样一段,书中主人公赴京时,有人建议他围着天安门走一圈,说会有种别样的感觉……我受到启发,次日,围着我们七煤办公大楼走了一圈,当走到一半时,心潮澎湃,一种使命感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我想起几代七煤人爬冰卧雪、前赴后继,想起井下工人们‘跪着挖煤、站着做人’的顽强拼搏,想起各级领导特别是龙煤集团领导的关怀与教诲……所有这些,都激励着‘我将无我’,下定决心和同志们奋力前行。”

“忠诚、实干、创新、有为、干净”的刘金奇精神,两年来得到了七煤党委的大力弘扬。张长山说,学习刘金奇精神,从我做起。刘金奇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他提出,“跟着金奇学,跟着金奇干,跟上金奇步伐!”

2019年,“七煤”矿副总师以上干部月均入井数达21.5次以上,最高达36次,每人每天入井时间都增加了2个小时。他们带着问题入井,蹲在现场解决问题,不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决不升井。

龙湖矿生产副矿长赵焕刚全年入井次数、入井时间居同级干部之首,曾连续一个月零点返大班,在综采工作面安装时期,靠前指挥,三天三夜在井下和工人们战斗在一起,用行动践行刘金奇精神。

张长山说,七煤的改革脱困攻坚,是一副沉重的历史担子,必须有更多更硬的刘金奇式肩膀共同承担!只要人人争做刘金奇,人人成为刘金奇,七煤就一定会有亮丽的未来!

七煤党委以践行“刘金奇”精神为主线,开展了“勤廉作表率,煤海当先锋”选树活动,使刘金奇精神从“一枝独秀”走向“春色满园”,着力培养一大批“刘金奇”式的好员工,为企业发展培养锻造大批“中流砥柱”。

铁选厂“逯振海劳模创新工作室”所进行的无毒无味高效植物油捕收剂技术成功应用后,被编入《中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面对高薪诱惑,逯振海依然保持本色忠企爱岗;新建矿三采区区长王旭伟,曾先后接手四个“烂摊子”,每到一处,都抓管理、治乱象、强队伍,每到一处,都勇挑重担、善破困局,被称为“救火区长”;胜利矿二采一井井长霍守峰,始终把企业效益和职工利益放在心上;机电总厂隋国忠以病患之躯带出的“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曾创出月产7000棵液压支柱的好成绩,为企业创效600多万元……

《三国演义》中曹操思贤若渴,对“文武双全、侠肝义胆”的关云长恩宠有加,上马金、下马银,三日大宴、五日小宴,加官晋爵,可谓用心良苦。

如今,在七煤,张长山等党委一班人对技术人员,特别是80后技术人才的偏爱,也是出了名的。七煤的一位干部说,张书记每次去井下工作,碰到青年技术人员,他都高兴地同他们交流,渐渐地几乎所有煤矿一线青年技术人员姓名都装在他心中。一下矿张长山就抽空同他们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发现工作能力突出的,经考核合格,不拘一格地大胆使用。

“我原来是新建煤矿地测科副科长,对于提拔我也很意外。”田刚说,很多人都说他的命运转折是“碰”来的,在井下工作,被喜欢跟人交流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长山碰到,获悉他有另谋高就的想法。令田刚没有想到的是,2019年9月,公司党委将他调整到新富煤矿代理地质副总工程师岗位。经过半年多的岗位历练,2020年4月,在民主推荐干部中,被正式任命为新富煤矿地质副总工程师。这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地质专业本科毕业的85后,成为全公司最年轻的矿领导之一。

36岁的新铁煤矿采煤副总工程师穆岐春,也是黑科技毕业的大学生,先后担任过井区技术员、副区长、支部书记和矿生产技术部部长,是一名综合型的年轻干部。2020年初,公司党委将穆岐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9月份,新铁煤矿采煤副总工程师岗位出现空缺,在谈话调研推荐中,穆岐春得票最高,公司党委将他作为建议人选,被全票推选为新铁煤矿分管采煤工作的副总工程师。

七煤是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煤炭企业,2012年煤炭价格断崖式下行,企业效益不好,职工收入低,造成年轻人才大量流失。为了留住人才,近两年来,七台河公司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经历看潜力,大胆使用技术干部,尤其是年轻技术干部,像田刚这样的80后,有14名成长为初级副总师以上干部,有2名通过公开竞聘成为中级领导干部。

截至2020年年末,七煤共有80后管理人员855人。其中,煤矿井区管理及技术人员391人,占年轻干部总数的45.7%。“年轻干部宝贵,年轻的技术干部更宝贵。”张长山如是说。

“为了让年轻技术干部经风雨、壮筋骨、见世面、长才干,我们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企业制定了人才发展15年规划和培养人才的5年计划。”七煤党委副书记李建国说,在组织上、宣传上、考核上积极为企选才、育才、留才。

2020年七煤各矿生产、机电、通风等14个系统开展专业培训24期、受训3106人次,营造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氛围;先后选派了7批次144名年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赴中国矿业大学带薪脱产深造;坚持因人施策,建立导师带徒培养机制,各基层厂矿坚持定期召开技术例会,由总工程师和技术副总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帮助技术人员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技术水平,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对刚刚走上技术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导师,落实“一对一”培养责任,帮助新技术人员扣好“第一粒扣子”。

七煤党委把发现培养选拔年轻技术干部工作实效,列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成立组织机构,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研究解决年轻技术干部成长难题。两年来,公司党委解决了大学生技术员干部编制不足问题,增加技术员干部编制479个;执行专业技术人才补贴政策,对为井下服务的采掘技术员按从事岗位每月补贴800元、500元、200元不等;坚持校企联合办学,与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和七台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为提升在岗职工专业技能,企业在经济效益极度困难下,先后承担了260名职工技能提升学费137.78万元。鲜明的人才导向,使一大批优秀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尽管资金紧张,七煤2020年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投入却高达4791万元,比上一年猛增175%,龙湖矿的充填开采、新立矿的薄煤层智能化综采、新铁矿的重点开拓队组创高产……,无不是以内涵增产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产业化升级。

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以张长山、刘金奇、李建国为正、副班长的七煤党委一班人,两年来带领三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从“谷底”起步,不屈不挠、发愤图强、众志成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挖潜创效、脱困攻坚的发展之路,在我省东部、完达山山脉西端留下了一串串坚实有力的人生足迹,成为了七煤高高挺起的坚实脊梁!

八、 并非尾声

63年风云激荡,63年铸就辉煌。

时光流转,繁荣再现。回望来路,信心更坚。

我们走过从无到有的“雄关漫道真如铁”;

我们历经从小到大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正在迎接由大向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63年砥砺前行,有太多的回忆长留心间,有太多的沧桑巨变令人慨叹。

回望63年风雨兼程,体味不懈进取的执着,我们清晰地记得党和国家对七台河矿区的重视和关怀,我们也清晰地记得省市各届领导、各部门对矿区建设发展的无私支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挥洒汗水、努力登攀的画面历历在目。

回望63年风雨兼程,体味创造历史的豪迈,我们清晰地记得七台河矿区的每一步发展变化,都留下了建设者们的高超智慧和坚实足迹,当年创业者们的豪迈誓言犹在耳畔:“明月当灯风擦汗”“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国家缺煤炭”……

回望63年风雨兼程,感受新时代的脉动,我们清晰地记得一名又一名引领时代的英模人物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一代又一代矿工跪采乌金、苦干实干;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一批又一批党员无私奉献、冲锋在前。多少个不眠夜晚,多少次艰难跋涉,应对狂风暴雪考验的不屈情怀铭心刻骨。

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节点,从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63年的历史中凝视,感受历史沉浮,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忠实记录着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为全国500强大型国企之一、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七煤的身上留下很深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变化的烙印,它所经历的一切,比如市场的波动、价格的回暖等都是某一个时期全国煤炭同行所经历的、深有同感的。

在矿区方圆111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观察,历史是最好的注解,现实是有力的印证,未来是必圆的梦想。

63年间,通过一代代创业者、建设者、奋斗者的接续努力,七台河矿区历经艰苦创业、投产扩能、企业改制、多元发展等重大历史转折,实现了巨大跨越,创造了辉煌成绩,奏响了绚丽华章。

历史即是底气。这,正是我们驻足回眸的意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