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之现代服务业发展篇
日期:2016-03-02 来源: 作者:问道:煤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之现代服务业发展篇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任务,主动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坚持服务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载体,突出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建设与全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
加快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以G229 为轴,充分利用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腾空土地,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引进、参股、合作等方式,建设集运输、仓储、货代、配送、交易、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引导配货站等传统物流企业向园区或附近集聚,尽快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物流产业带。
进一步建立完善物流交易体系。以康泰公司再生资源利用和加工项目为依托,引导企业加快建立面向龙江东部周边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完善资源回收网点布局。重点支持泛东北亚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发挥平台信息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整合大宗商品资源。
加快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推广,鼓励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并健全物流信息平台。
大力引进并发展现代物流企业。鼓励、引导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加快从生产加工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及国际物流企业。
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生产、销售环节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做好航空、铁路、公路与口岸的衔接,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力争引进并建设区域性物流结转中心。进一步完善大宗农产品物流网络、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推进天泰农产品、七龙商贸城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
促进邮政和快递业协同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加强与邮政企业、交通运输行业合作,最大限度拓展物流业服务半径和功能,重点推进邮政业城镇信报箱和村邮站建设工程,加快乡镇邮政网点改造和快递下乡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快递物流园区,支持邮政行业建设市县两级邮件、快件分拨中心,鼓励、引导快递企业入园集群发展,加强资源配置与共享。推动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制造业融合协调发展,加强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提高订制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产业联动、创新发展”的原则,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协调发展,努力建设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龙江东部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扶强经营主体,加快平台建设。支持基础好、潜力大、成长快的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中国供销社员网、蜂巢网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七台河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依托农机具、木制品制造和农副产品、健康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整合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创建全市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整合政府、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资源,建设集网络监管、政策发布、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应用水平。支持木制品、绿特色农业、体育文化等优势企业以供应链协同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制造业高端化进程。鼓励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开展电子商务,加快面向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推进农产品网上交易,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鼓励电商企业在便民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养老服务等领域扩大电子商务应用。
强化示范引领,促进产业集聚。采取政府出资、民间投资、引进电商企业注资等方式,加强七台河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功能建设,打造服务产业发展高地。以西湖电商学院为依托,整合区县电商培训资源,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引导并认定一批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构筑集商品贸易、物流仓储、融资支持、研发创意等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
支持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
为适应全市经济社会转型期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金融体制、组织、产品创新,进一步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做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资产质量,加强金融创新,争取引进银行类金融机构1 家,设立村镇银行2 家,完成市区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引进或组建民营银行,确保存贷款余额保持平稳增长。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加强网点建设,开发和推广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构建金融惠农政策体系。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加快市场化运作,加大企业改制上市的培育和指导力度,持续推进成长性、成熟性企业挂牌上市,引导和培育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在“新三板”等股权转让系统挂牌登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积极培育风险投资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私募基金。
加快保险市场建设。切实提高保险业经济补偿、社会管理和资金融通三大功能,积极培育保险主体,扩大保险覆盖面,实现保险业整体规模扩张和全面质量提高。鼓励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养老、健康保险,强化行业责任意识,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特色农产品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开发中小型企业一揽子保险产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曹国斌 王颖 来源:七台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