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带出金牌班——记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新铁矿综采队班长李晓亮
日期:2018-05-15 来源: 作者:邢秀芬千尺井下灯火辉煌,综采设备启动处乌金墨玉滚滚而来……这是新铁矿综采队李晓亮班组每天都要面对的场景。在班长李晓亮的带领下,班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矿前列,创出了大倾角薄煤层月产煤炭16000吨、日产煤炭1320吨的全矿新纪录,成为全矿、全公司、集团公司的示范单位,多次迎接全国各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2010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李晓亮本人也先后被公司授予劳动模范、优秀矿工、标兵班组长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荣获了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感恩企业踏实工作
李晓亮常常在工作之余对班组成员说:“什么是爱企?学会综采新技术,不断提高操作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就是最好的爱企。”
每天,李晓亮都是第一个到达作业现场,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一次,班组工人检修机组后,机组刚运转半个小时就出现溜子底链被拉断的现象。为了不影响生产,一些班组工人建议先不更换溜子底链继续生产。李晓亮没有同意,他说:“隐患不除决不能生产,必须更换溜子底链后再生产。”就这样,李晓亮带领班组工人兵分两路,一组运送溜子皮,一组撤下损坏的溜子皮,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安全高效地将溜子底链更换完毕,看着机组重新转了起来,全班工人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工资分配上,李晓亮把重心放在开机、机尾等重点工种上,向脏、累、险工种倾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调动了班组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劳模复制尖兵
李晓亮不仅能发现“千里马”,而且擅长培养“千里马”。针对班组青工多、参加工作时间短、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他组织老师傅与青年工人结成“一帮一”对子,有问题老工人帮助解决,不让难题过夜,使青年工人熟练地掌握了综采技术。
班组有一名液压支架维修工工作很卖力气,可没什么窍门,没少挨累,李晓亮就主动与他结成对子,教他如何缩解溜子、开机组,经过言传身教,他很快成长为一名技术尖兵。
一次,综采工作面突然来压,端头支架出现顶板掉渣现象,有冒顶片帮前预兆,李晓亮立即大声喊话,通知工作面撤人,待工作面人员安全撤离后约半个小时,工作面上端头处顶板冒顶,深度约7米。待冒顶停止后,李晓亮第一个冲进冒顶区域附近,查明情况后组织班组工人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在最危险处,他在几名有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的协助下亲自打支柱,连续战斗了5个多小时,圆满地完成了冒顶区的支护工作。此时,李晓亮身上的汗水已将衣服湿透了,可他一句话没说,又拿起铁锹带领班组工人清理安全出口处,保证了工作面通风正常,防止了瓦斯积聚。
在李晓亮的带领下,班组工人各个成为安全高效的生产尖兵。
热心肠严管理
李晓亮视班组工人如亲人,可管起安全生产却又“不近人情”。
一次,综采工作面牵引机组时顶板破碎,往上不到0.8米高处就是“鸡窝顶”。在液压支架支顶还没有备实靠紧时,机组司机就想启动机组。李晓亮发现后立即制止,并给予他20元罚款处理。机组司机不服气,说李晓亮不近人情。可李晓亮却说:“我宁让工人骂,也不愿让工人家属哭。”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李晓亮建立小班综采支架检修制度和采煤机检修制度,真正做到了随检随修、随修随检;建立小班验收制度和月末工作总结制度,将管理和生产有机结合到一起,把“验收制度”这把尺子应用于生产,找出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将整改工作细化到每个人;建立奖惩机制,奖励月末考核成绩优异的职工工作服、手套、毛巾等,对成绩差的职工予以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把奖惩结果与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全班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追查责任并落实到个人,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了煤炭产量,形成了“综采是我家”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