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矿山文学

北大荒亘古“第一都”—— 拜访凤林古城和挹娄文化风情园有感

日期:2018-09-11    来源:    作者:刘志强

  5月26日早晨,我和善华兄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凤林古城的客车,一起拜访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的凤林古城和挹娄文化风情园。
  由于道路不熟悉,我们根据手机导航定位便在宝清县的七星河乡道口下了车。没走多远,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在我和善华兄的身旁停下,我们上了车。后来得知这位善良的老兄是七星河乡的一位历史老师,他在去市里办事返回的途中,看我们俩挎着背包在艰难的步行,便拉我们一程。闲聊中得知我们是同行,便更加亲切,他充当我们的向导,专程拉我们拜访了凤林古城……之后,把我和善华兄送回友谊县城,又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起拜访了挹娄文化风情园,让我们对凤林古城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汇流所形成的三江平原上,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持之以恒的野外调查,迄今已发现汉魏时期古代聚落址、古城址千余处。凤林古城遗址则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南约300米处的岗地上,南濒七星河,其地理坐标在东京131°50’45”,北纬46°36’13”,海拔83.9米。本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度,最低气温一月份,月平均气温零下20度;最高气温八月份,月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130天。森林覆盖地带主要有柞树、杨树、柳树、松树、榆树等;草野自然植被主要属于兰科、禾木科、葡科的小叶樟、芦苇、草等。土壤分别为黑钙土、棕壤土、草甸土、沼泽土。凤林城址迆东地带温地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及鱼类、鸟类种类繁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河温地自然保护区。当我们来到凤林古城遗址,这里是一片茂盛的柞树林,虽然树丛掩映,我们仍依稀可见重重叠叠的土墙蜿蜒曲折,仿佛是几条苍龙伏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重新升腾的那一个时刻。
  提起凤林古城,就让我们想起凤林村,这个不足一个世纪的村落,只有百十户人家,因为当年第一个村民叫杨凤林,因此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把这个村子叫凤林村了。这个从辽宁老家逃荒来的杨凤林做梦也不会想到,当初他把自己的家建在了一个北大荒亘古“第一都”的古遗址旁。
  古代的中国东北,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那么,当年凤林古城里的居民,属于哪个民族呢?许多专家学者从历史地理上着眼,认为黑龙江省友谊县这一地带是汉魏时期挹娄人活动的中心,因此说凤林古城的早期主人应该是挹娄人。挹娄,是见于文献记载的东北地区最早先民之一。此后,在不同历史时期,挹娄民族又被称为勿吉、靺鞨、女真和满族。
  凤林古城,与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古城,俗称“对面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黑龙江省唯一一处汉魏时期规模最大的王城城址。2000年10月,双鸭山市七星河两岸凤林古城、炮台山古城文物出土,证实凤林古城遗址是两千年前汉魏时期挹娄人王城之所在,七星祭坛是东北亚最大天文星座祭祀场所遗址。经考证,这两个古城是三江平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山城遗址。凤林古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林古城总体呈不规则形状,外围周长约6330米,总面积约1136250平方米。该城共有九个城区,似“九曲连环城”,城城都有护城墙、护城河。其中第九城四个城角楼和中间突出的马面型尤为明显。第七城区较为特殊,是全城的中心,它近似正方形,四周单垣单壕,城垣顶宽3米,基宽15米,高4米。护城壕上宽15米,下宽3米,深约4米,城垣四角各有一角楼,每边城垣外侧中部各设一座马面。其它几座城区,由于农场机械化作业,现已变为耕地,文物遗迹被夷为平地。在此之前,黑龙江省文博处、考古研究所分别于1994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对七城区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挖掘面积3500平方米,揭露出房址遗迹40座,出土了石、铁、陶、骨器等各类文物1700余件。据考证,凤林古城是目前所知汉魏时期东北三江平原发现的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且保护最好的城址,比渤海国早800年,比阿城金上京早1200年。
  根据城址建筑和出土文物推算,当时这里的人口已达10万之众。从而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农业生产、制陶业和纺织业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初步呈现出了国家的雏形。据专家考证,宝清县境内的炮台山城址实际为北斗七星祭坛,北斗七星祭坛的位置与规模证实了凤林古城是一座王城。
  凤林古城和炮台山北斗七星祭坛遗址,是同一座城市被七星河分为南北两部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座城可称为“山水园林城市”了!“王宫居北,祀天为南”,符合古代北主政、南祭祀的封建传统礼制。凤林古城遗址的发现,打破了“北大荒亘古荒原无人烟”的传说,改写了三江平原拓荒史,填补了黑龙江省区域汉魏时期历史的空白。对于研究古代黑龙江区域国家的出现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丽的北大荒,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1800年前,当中原大地的人类文明在阔步演进的时候,这里诞生了挹娄王国和满源文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生活在三江平原的满族先祖挹娄人首领木尔哈勤,带领挹娄民族就生息繁衍在这块黑土地上。在漫长的岁月中,先民们采集渔猎,拓荒农作,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第一部拓荒史。
  木尔哈勤,是当时“巴如古苏霍通”的城主。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民族学家凌存声先生沿松花江下游考察赫哲族后所写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介绍:“松花江下游南岸的七星河畔有一对古城‘巴如古苏霍通’,老百姓俗称为‘对面城’(这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凤林古城和炮台山古城)。书中介绍了巴如古苏霍通的城主木尔哈勤,他足智多谋、威武善战,带领部下经多年征战统一了周边各部落,建立了规模宏大的挹娄王城———巴如古苏霍通(凤林城址)。”
  相传,在松花江下游有一条河,由于天上的七位星女经常飞来河中沐浴,人们便称这条河为七星河。在七星河岸边有一座王城(巴如古苏霍通),城主是个魁梧英俊的青年人,名叫木尔哈勤,他经常外出打猎。六月的一天,姐妹七人又来到七星河边游玩,时值酷暑,荷花盛开,姐妹七人便脱掉衣服跃入河中嬉戏。这时,木尔哈勤正在山中围猎,恰巧路过河边,见七位星女正在沐浴,她们的衣服都放在岸上。木尔哈勤趁河中的七位星女不备,偷取衣服一套,便隐蔽在树林里,偷看她们沐浴。不多时,七位星女沐浴完毕,上岸准备穿衣服,唯有最年幼的那丹格格四处都找不到自己的衣服,姐妹们虽都非常着急,可最后也不得不驾鹤飞去。那丹格格没有衣服,感到很害羞,不得已只好摘取荷叶遮身。这时,她抬头忽见一位英俊青年来到河边,手里还拿着她的衣服,那丹格格便向他讨还衣服,但木尔哈勤不肯交还,反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给她穿上。一位是英俊青年,一位是美貌神女,一见面就互相爱慕起来,他们二人便私定了终身。于是,木尔哈勤迎娶了北斗七星中最小的一颗星———瑶光(那丹格格)为妻。第三年,他们生了一对龙凤胎,男孩取名木竹林,女孩名叫西马安妮。人们在木尔哈勤和那丹格格的带领下,以捕鱼打猎为生,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
  十七年后,木竹林继位城主,在凤林城地南(七星河右岸)修建了北斗七星祭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炮台山古城),以悼念天母们(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以及祈求保佑百姓人丁兴旺、事事平安!此后,“巴如古苏霍通”在木竹林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汉魏时期三江平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据说,木竹林神勇无比,少年时候就骑着大鳇鱼沿西勒欣思河(赫哲语,今松花江支流七星河)进了松花江,再回来时,领着四个“德窦”(赫哲语,夫人),四位夫人个个本事了得,可以变化无常。在夫人帮助下,木竹林一路西征,攻打下大片江山,平定天下后,返回了巴如古苏霍通,成为民族的圣神。
  秦末汉初,处于强盛时期的扶余国,大肆扩张领地,相对弱小的挹娄部落甘愿俯首称臣,每年向扶余国缴纳繁重的赋税,忍受了长时间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样的现实,严重影响了挹娄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为使挹娄有较大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必须摆脱扶余国的统治。因此,挹娄王召集群臣商量挹娄民族摆脱扶余国统治的大事。坐在位置中间的是挹娄王,站在两侧的是各文武大臣,挹娄王问各位大臣是否愿意摆脱扶余国的统治,各文武大臣一致赞同。会后,挹娄数度兵伐,血洗扶余国。北斗七星祭坛之上,用扶余国战将和贵族的人头血祭拜挹娄战旗,谢罪挹娄族人。挹娄部落最终摆脱了扶余国的压迫和统治,历史至此发生了重大改变。
  据《三国志》记载:“挹娄这个民族自汉以来,臣属扶余,扶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这表明挹娄这个民族在223年时挹娄与扶余决裂并叛离、摆脱了扶余国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体,其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文物局专家张忠培多次来友谊考察挹娄民族的文化遗存,并指出:“七星河流域挹娄文化遗存的发现,在黑龙江地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表明该地区已进入关键的城邦林立的初级国家阶段,黑龙江东部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转折。”
  在三江平原上被发现的那么多座古城,大都属于同一时期,它们是什么人所建?又是什么原因废弃的呢?目前,让我们无法得知的是,在某一年的某一天,凤林古城的原居民似乎是在某种特殊原因之下,从容地离开了这座城市。走的时候,妇女们还把珍贵的珠宝藏在了炕洞里。人们的无奈离去,还盘算着有一天能够回来呢!然而,回家的路是如此的漫长,至少1700多年过去了,那群原居民到底去了哪里呢?留在炕洞中的陶器、石器、铁器等珠宝见证了凤林古城当年的不幸!虽然灿烂辉煌的凤林古城从历史的长卷上被无情地抹去了,但它经历了1700多年的沉寂后,还是被细心的、当年只有29岁的友谊县中学教师王学良给发现了……
  凤林古城以及汉魏时期遗址群的发现告诉人们,在遥远的古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富庶之地繁衍生息,燃起了文明之火,从而纠正了北大荒自古荒无人烟的传说……
  凤林古城,这个距今1800年前的挹娄古城是现今满族的祖先发祥地,是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它有王都、有宫殿、有文明……神秘消失的挹娄古王国只能以遗址上出土的陶器、骨器、石器、玉器、铁器、铜器等向今天的人们讲述那个时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