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矿山文学

矿工本色(1)——记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东荣三矿掘进副矿长刘金奇

日期:2018-12-25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副总经理、东荣二矿矿长刘金奇是闻名全国的“佘洪海班组”缔造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他身上既有普通矿工的勤劳、朴实、坚韧和奉献,也有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和作为,平常之处见精神,关键时候显身手,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当之无愧的标杆和先锋。按照集团公司进一步向刘金奇同志学习的要求,公司广泛开展“学习刘金奇,实干做表率”活动,本报开设《矿山模范先锋刘金奇》专栏,陆续刊发刘金奇的先进事迹,掀起向刘金奇学习的热潮,大力培养和选树“七台河版”的刘金奇,让“忠诚、实干、创新、有为、干净”的刘金奇精神在公司发扬光大。
  第一辑
  闪光的足迹
  ——他是闻名全国的“佘洪海班组”缔造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是一个很少享受阳光的人,在 30 多年的工作中,天天跟着日历走,平均每天在井下工作10多个小时,最长时间在井下连续工作 80多个小时。30多年来,累计多干了近10年的工作量;
  ——他尊重科学,注重实际,对井下生产系统和机械设备进行了3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在安全高效建设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带领员工创出了全国煤炭行业同等条件下掘进施工单进最好水平;
  ——他关爱员工生命,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己任,牢牢守住了安全生产的红线和底线;
  ——他心静身正,淡泊名利,30多年,没接受过一次与工作有关的宴请,没收受他人一分钱财物;
  人们称他为:矿山铁汉、煤海先锋、干部楷模……
  他自己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矿工!
  2014年4月12日午夜,连续在掘进二队二组工作面奋战两天两夜的刘金奇,带领员工顺利通过了工作面断层。就在他刚要升井的时候,掘安队打来电话:“工作面钻装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生产。”刘金奇急忙和准备升井的小班班长交换了一下自己即将没电的矿灯,直奔 1000 多米以外的掘安队工作面。像这样在井下“连轴转”,对于刘金奇来说早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一顶黑帽斗 一件黄棉袄
  30多年他矢志煤海 凿岩开路
  刘金奇,现年50岁,回族,现任龙煤双鸭山分公司东荣三矿掘进副矿长。
  初见刘金奇,人们怎么也无法把这个中等个头、白净清瘦、戴着近视镜、一副文弱书生模样的人和苦、脏、险、累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但就是这样一个人30多年来,头戴黑帽斗,身穿黄棉袄,在千尺井下劈石成巷,开拓战场,创出了一个又一个安全生产佳绩。不管身份如何变化,那黑帽斗,那黄棉袄,那扎根矿山、奉献企业、履职尽责的决心始终没有变。 
  刘金奇生在矿山,长在矿山,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长大当一名矿工是他最朴素的理想。20岁那年他放弃了父母交给他经营的饭店,偷偷拿出户口本,到新安煤矿当了一名掘进工。
  ——要干就干出个样来
  当戴上黑帽斗,穿上黄棉袄的那一刻,他就暗暗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无论如何都要干出个样来!”
  为了不影响上下班,他在新安煤矿西小屯租了一间小房。从他家到单位骑自行车要走 20多分钟,那段路坎坷颠簸,但刘金奇风雨无阻,从不请假休班,一些老工人说:“这小伙子有钢儿。”
  一天夜里大雨裹挟着狂风淹没了路面,离单位近的零点班工人都到齐了,班长说:“这么大的雨,估计刘金奇不会来了,咱们准备下井吧。”谁知大家刚出门,就看见风雨中刘金奇扛着自行车踉踉跄跄走来。
  一年中秋节四点班,小班只有刘金奇一个人出勤,段长张会华也想给他放假,但刘金奇还是一个人来到井下,看掌子,为下一个班正常生产做准备。他从来不舍得休一个班,就连痔疮发作,脓血把线裤和身体紧紧粘在一起,医生让他抓紧手术的情况下,他还是一拖再拖,直到最后实在挺不住才去了医院。
  为尽快掌握生产技术,他和技术员李天宝成了“铁杆”朋友。每天升井洗完澡的第一件事就是往技术室跑,找李天宝请教一些技术问题。李天宝说:“一开始他称我为李老师,可没多长时间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我就回答不了了,后来他一叫我李老师,我就说还是我叫您刘老师吧!”
  在刘金奇的参与下,李天宝编制的规程连续四年获得新安煤矿规程大赛一等奖,三次获得全局规程大赛一等奖。提起这些,已经退休的李天宝还禁不住啧啧称赞:“刘金奇——就是干煤矿的料!”
  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犟劲和出色的业绩,他很快当上了班长,并一步步成为了掘进段长、副区长。1989年9月,刘金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高高举起右手的时候,他就在心里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誓言:绝不愧对共产党员这一神圣称号,绝不愧对我的员工兄弟。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不仅在工作上处处走在先、干在前,而且关爱员工,办事公道,员工们都愿意跟着他干。上世纪90年代企业危困时期,别的段工人纷纷出去打工挣钱,人员流失严重,刘金奇所在的新安矿5502段却一再扩编,最后一个段增至三个段,闻名全国的“佘洪海班组”就是从这时开始起步的。
  ——怎么看他都不像矿长
  也是因为这黑帽斗、黄棉袄闹出了两个趣话。
  2009年10月20日,刘金奇刚到东荣三矿任掘进副矿长的第一天就在入井口,被安检人员拦住了。
  “你是哪个段的?检查一下上岗证。”
  正当安检人员要处罚他的时候,四处寻找刘金奇的掘进科科长马广华赶到了。“这是咱们新来的掘进矿长。”马广华一边对安检人员解释一边对刘金奇说:“刘矿,你怎么不戴红帽斗,穿蓝工作服啊?”刘金奇冲马广华笑了笑说:“谁规定副矿长下井就非得那么穿,这么多年了,这一身我穿习惯了。”一旁要处罚他的安检员,一边给刘金奇道歉,一边说:“我怎么看您都不像矿长啊!”
  在马广华的陪同下,刘金奇一连走了5 个掘进工作面。当走到东十回风道掘安二组的时候,看见小班的人都在围着一条水管议论纷纷。刘金奇走上去问道:“出什么问题了?”段长说:“我们正打眼突然没水了,300多米的大上山,我们来回几趟,也没找到哪里堵了。”
  刘金奇捡起一块小石头,敲了敲水管说:“管里有水,肯定是工作面高压管的问题。”刘金奇领着大家回到工作面,将高压管与气盖上的U形销启开,把高压管调了头又连接好,打开阀门。几秒钟后,高压管里喷出手指甲大小的一块岩石。问题找到了,就是这块岩石搞的鬼。刘金奇又随手拿起风钻,突突突……随着震耳的声响,很快帮他们打完了余下的8个炮眼。
  “哎!哥们,活不错啊,上我们段来呗,给你个班长当当……”段长看着干活麻利,业务娴熟的刘金奇,做起他的思想工作。一旁陪同的马广华看到这一幕乐得直不起腰:“今天这是怎么了?一个要罚刘矿,一个要抢刘矿……”
  弄清情况的段长闹了个大红脸,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压根也没想到您就是新来的刘矿啊!”
  ——家就是他的“旅店”
  有人说家是幸福的港湾。而刘金奇的妻子韩大兴却说:“我们这个家就是刘金奇的旅店。”
  韩大兴给刘金奇算了一笔账,从他当上东保卫煤矿副矿长起,一年365天,他起码有 340天住在矿上,就是偶尔回来一次,也是两头不见太阳,结婚29年了,聚少离多。“别人都说我们两口子感情好,他们哪知道,有时候想和他吵架都没有机会。”韩大兴感慨万千。
  2013年采暖期,刘金奇家门厅暖气片漏水,把屋子泡的一塌糊涂。外雇的水暖工问韩大兴:“你家男人哪儿去了,怎么不管事啊?”韩大兴回答说:“他呀,指不上……”
  韩大兴一点也没冤枉刘金奇。
  有一次,刘金奇零点班升井回家,走到楼下时,看到一家仓房着火,他赶忙找个水桶拎水救火。火扑灭之后,他才知道,着火的仓房就是他自己家的。
  前几年,刘金奇常去外地开会,散会后,会务组每次都要组织劳模参观考察。但刘金奇一次都没去,他总是匆匆去开会,匆匆往回跑。有一次,他去北京参加劳模表彰会,矿里准备为他举行一个欢迎仪式,但去市里接站的车却跑了个空,始终没见到刘金奇的影儿,妻子也说他没回过家。后来一问区里才知道,他两天前就已经回到矿里,现在正在井下呢!
  刘金奇的女儿刘晶7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生产任务忙,身为副段长的刘金奇早出晚归,每天回到家女儿已经熟睡了,早晨走的时候,女儿还没有起床,一连20几天父女都没有打个照面。有一天,刘晶偷偷跑到矿里想看看爸爸,恰巧在开拓区门前,看见几个刚升井的工人,其中一个满脸灰尘,只露着几颗白牙的人张着手向她迎过来,刘晶一看吓得掉头就跑。回到家,把这件事讲给妈妈听,妈妈说:“傻孩子,那个人肯定是你爸爸。”
  如今已参加工作的刘晶说:“当我知道那个人就是我爸爸的时候,我哭了,以前,我只知道爸爸工作很忙,却不知道他工作的环境那么艰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理解了爸爸。所以,这么多年,虽然他从来没参加过我的家长会,没给我买过一份生日礼物,没领我去过公园、没亲自送我去上大学,就是我的婚礼他都没有到现场,但我真的不怪他。”说这些的时候,眼泪一直在刘晶的眼里打转。
  现在好了,想他了就可以给他打电话,还可以视频。
  说到视频,刘晶又讲了一件事。
  2013年年末,矿里针对当前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开展了掘进系统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刘晶一连又好多天没见到爸爸的影儿。一天晚上,她拨通了电话:“爸,我想你了,想看看你。”
  视频打开后,娘俩看到刘金奇领着四五个人,正围着办公桌看图纸。刘金奇应该是刚升井,还穿着黄棉袄,脸都没洗,手里端着一桶方便面。娘俩就趴在电脑旁傻傻的看着,不知道啥时候睡着了。半夜一点多,刘晶醒来,一看视频还没关,办公室的几个人还在围着图纸争论着什么。
  “爸啊,都后半夜了……”刘晶冲着视频喊。
  如今,这黑帽斗、黄棉袄的打扮已经成了刘金奇的独特标志。
  30多年,他带领员工凿岩开道穿坏了160多双靴子。有人问刘金奇:“这么干,你到底图个啥?”刘金奇说:“我也不想图啥,就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整天在一起摸爬滚打的矿工兄弟,对得起组织对我的信任。”  □ 陈化田 郭春峰 王海粟 杨桂珠
  未完待续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