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抓调整,迎接挑战夯实基础
日期:2019-01-31 来源: 作者:本报评论员抓调整,迎接挑战夯实基础
——三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二十一届一次职代会精神
公司二十一届一次职代会强调:必须坚持战略调整总基调,加快战略调整,着力破解煤炭产量下滑、质量下降的严峻挑战,为实现“三年两步走”战略规划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们企业应对现实挑战、有效抢抓机遇、落实好集团公司分灶吃饭部署要求的必然抉择,也是当前我们企业进入了煤炭产量下滑、灾害增大、经营窘迫的“瓶颈期”后突破瓶颈障碍所必须采取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举措。
抓调整,必须保持加速布局调整的劲头不减。这几年我们在抓调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纵向比进步不小,但横向比差距也不小,恰如走到半山腰,没有退路,只能卯足劲往前冲,才能有活路。当前我们受小井关闭整合、生产准备滞后、矿井延伸工程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企业本部煤炭产量下滑严重,企业亏损额度增大,加快接续调整、稳定生产规模已日益紧迫。所以,必须加劲抓调整,认真贯彻国家《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大力推进“一优三减”工作,科学优化生产布局和格局,加快新建矿三水平、新兴矿三水平、龙湖矿二水平3个水平延伸和12个新区工程建设,加快新强矿、新铁矿接续补欠工程,加快小井联通改造,加强外委工程施工管理,确保2019年8月实现新建矿三水平移交,年底前完成新四矿联通改造工程。
抓调整,必须把稳定煤炭产量规模这个发展要素牢牢抓在手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更谈不上竞争实力。我们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我们要持续推进“四化”建设,继续扩大截煤机和爬底板机组的应用范围,推广“110”工法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进一步提高极薄煤层和急倾斜煤层的机械化开采程度,力争0.6米以上煤层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取消炮采工艺;加强设备运转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包机制考核,提高机械装备使用效能。必须推进正规循环,搞好环节衔接,加强设备检修、现场管理和跟班写实,重点生产工作面要超前准备,做到安装即达标,确保搬家跳面不停产;完善安全高效奖励政策,支持各矿改造低产队,强化重点队、子母队建设,全年规划建设30个重点采煤队和20个重点掘进队,确保实现以点带面、提高单产单进、单井单面的生产效率和科学释放安全产能。
抓调整,必须时刻突出提升产品质量这个发展之本。2018年,我们的煤质、煤量出现两降的态势,这使我们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受到了影响。如果再不下力气解决,我们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将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将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质量效益危机感,坚持从生产源头抓煤质,明确矿长煤质管理第一责任,全面推广使用建设矿煤矸分离器,重点抓好优劣煤层搭配开采,地面配齐煤炭筛分拣矸系统,把好煤质管理第一道关口。必须严格灰分指标考核,对于月份原煤灰分超计划的煤矿,取消产量创效奖励,副总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按最低保障工资开支;对原煤含矸率超过公司规定部分产生的运费由煤矿双倍承担。强化洗选过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洗选加工的技术优势,优化原料煤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精煤产率和综合产率,确保商品煤质量和牌号稳定。
抓调整,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向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弱项出击。调整说到底就是一场自我革新,要有断臂求生的勇气才能最终达到目的。我们是有着六十年历史的国企,必须发挥创新精神,企业才能全方位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调整。从管理体制到经营机制,从机构人员到收入分配,从“五自经营”到发展混改,从内部市场化到外部闯市场,重拳出击,加大战略调整力度。必须要根据生产规模变化和市场化原则,深入推进队伍结构调整。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精干管理人员、精减富余人员、引进技术人员、充实一线人员,解决人员既多又少的矛盾。要着力推进资源接续调整,多渠道拓展后备资源。要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上取得新进展。
今年是我们企业近些年来经济运行最为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企业改革振兴最有作为的一年。战略调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只要我们坚持战略调整总基调不变、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质性破解煤炭资源危机和人力资源危机,就能抓住历史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变落后为赶超,使企业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