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紧“钱袋子” 过好“紧日子” 奔向“好日子”——来自七洗厂锁定目标“治亏降成、严管增效”的报道
日期:2020-08-04 来源: 作者:赵宇飞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七洗厂大踏步走治亏降成、严管增效之路,对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力求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上下齐心勒紧“钱袋子”、过好“紧日子”、奔向“好日子”。
“2020年,公司安排入洗原料煤104.4万吨、计划精煤产率47.8%、综合产率74.09%、吨煤加工费54.19、利润4853万元。”七洗厂厂长邬士业介绍说,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利润指标,我们严格落实可控、可压缩指标,在保证安全、生产正常进行、全年完成入洗量104.4万吨的前提下,按照降成5%的工作目标,制定压缩成本313.2万元目标。”
降成提效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谋划,人人挑担子、扛重任,久久为功。为了保证降成5%的工作目标胜利实现,七洗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压缩材料、配件、自用煤消耗费用172.8万元,压缩电费63万元、水费0.2万元,压缩原料煤成本75.5万元。
重担压肩,使命光荣。七洗厂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围绕中心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工作任务落实。今年以来,他们通过管理、技术改造创效,精煤产率提高0.57%,增收311.71万元;精煤筛上块煤破碎后进入精煤中,提高精煤产率0.52%,实现增收282.68万元;提高重选浮选单机稳定率,提高精煤产率0.05%,增收29.03万元。他们全力推进洗矸石再洗工艺改造,4月19日着手设计、安装, 5月31日调试运行,通过逐步完善相关工艺,现已正常运行;外运精煤354批次,累计灰分10.52%;外运块煤107批次、末煤106批次,采制样1100余次,外销产品合格率100%;完成技改、修旧利废74项,节支创效144.23万元。
工作目标是奋斗和创造出来的。今年上半年,七洗厂入洗原煤51.243万吨,比计划多入洗10.453万吨,比去年同期多入洗1.488万吨;完成综合产率67.13%、原煤灰分37.23%;完成洗煤吨煤加工费60.13元,比计划降低8.49元;调整后加工费比同期61.97元吨煤降低了3.86元,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吨煤3元考核目标;六项管理费用比同期压缩了5.96万元。
治亏降成、严管增效需要实打实算细账、用真功。七洗厂在降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上制定实用管用的管控措施,为了有效降低固定成本,他们实行定点采购,降低成本;加大网络无纸化办公力度,对墨盒、硒鼓等实行交旧领新、纸张双面打印,降低消耗;严格核定各类报表使用量、合并相关报表,减少印刷品消耗,压缩办公费1.7万元;加大节约用水力度,限定食堂集中供水时间,压缩水费0.2万元;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差旅费、招待费、通勤费等费用支出;严抓严管保暖工作,提高锅炉热效率,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采取灵活供暖的方式,减少热损失;合并办公场所,减少供热面积5000平方米,减少自用煤900吨,节支36万元;加强非生产用电管理,加强办公设备用电管理,普及节能灯具,杜绝长明灯和私接乱用电等现象,节支2万元。在降低租赁费上,他们全面清查租赁设备,把确实不用的租赁设备按公司文件规定,交回公司调剂使用,待报废设备38台,节支0.5万元租赁费;报废设备未摘账89台,与设备租赁站及时沟通消账,节支5.16万元;加大设备日常巡回检查和计划检修力度,提高设备质量,全面完成计划维修项目,转回117万元中修费。
在变动成本管控上,七洗厂实行介、油、药等主要消耗材料目标管控,把各项目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做到指标分解不留死角。他们由分管生产工作的副厂长负责抓生产过程中的降成本管理,厂总会计师负责从严考核。他们采取改变喷水位置、加强弧形筛和磁选机管理等七项措施,入洗每吨原煤降低介耗0.33千克,节支23.14万元;加强浮选机管理,寻找物美价廉的替代品降低油耗,节支114.4万元;采取固态聚合氯化铝、质优价廉的聚丙烯酰胺等四项措施,入洗每吨原煤降低药耗0.02kg煤,节支4.03万元;采取材料费与单位效益工资挂钩、按节支额20%兑现奖罚等措施,进一步控制材料费;加强旋流器锥体自修,翻转使用不锈钢筛面,完成分压箱粘刚玉、精煤离心机出料环等20多项小改小革、修旧利废项目,节约工矿配件99.2万元,共节支240万元;采取重奖重罚等差异化工资激励机制,加强入洗原料煤采制化和人工手选工作,减少采样误差,提高手选效率,做到原煤质级相符,控制原料煤成本,节支100万元,压缩入洗吨煤成本0.96元;采取改造工艺系统、躲峰填谷、提高台时处理量、提高功率因数、提高洗煤开机利用率和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少开大功率设备等十一项措施,努力降低电耗,节支电费78万元。
七洗厂持续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深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走能留”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原煤104号采样、手选等特殊岗位差异化工资分配和技术岗位增收降成小指标考核方式,推行同岗不同酬,他们向主要技术工种、一线苦脏险累人员和创效、降成突出环节倾斜工资分配政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七洗厂总会计师孙明哲说:“我们要通过工资激励分配机制把生产辅助单位人员向一线分流,将以前人员分工过细的岗位进行合并,达到‘身兼数职’,实现‘瘦身’目标。”
收紧降成口,打开增收门。七洗厂在增收创效工作上有想法、有措施,提出管理创效、技术改造创效、调整产品结构创效,以最大效益为原则促进提率增收。他们通过提高精煤产率实现增收,七洗厂分管生产工作的副厂长刘井江说:“我们自主设计、制作、安装的部分精煤筛上块破碎再洗工艺可以提高精煤产率2.48%;加强浮选机操作,优化浮选操作制度,强化过滤机管理,浮精灰分力争由计划的8.9%提高到9.29%,浮选尾矿灰分由计划的56%提高到60.25%,同时进一步提高浮选精煤回收率,提高精煤产率0.79%;强化小指标考核管理,按照最大精煤产率即最大效益原则加强重选、浮选精煤配合,在尾矿灰分合格、保证最终精煤灰分合格的前提下,努力提高重介分选比重,提高精煤产率0.98%;抓管理、抓操作,提高精煤灰分稳定率,由计划的65%提高到72%,提高精煤产率0.37%。
生产组织和工艺系统也有可观的经济账可算。刘井江说:“如果台时处理量每小时降低10吨,全年就可增加78小时生产时间,多消耗电费11.76万元;如果台时处理量每小时提高10吨,全年就可减少74小时生产时间,节约电费11.76万元;以满足工艺要求和确保外销精煤水分合格为原则,夏季通过降低精煤脱水系统真空度-0.01兆帕(0.06-0.05),电流降低50安培, 4台真空泵年可节约电费19.42万元。”
必须好好算生产效益账。今年以来,七洗厂不断加强生产组织和工艺系统全方位管理,打通生产壁垒,保证生产顺畅、工艺合理,使生产焕发了新生机。他们进一步强化调度室对生产环节的协调和指挥,抓紧抓实抓细“原煤调入、洗煤生产、产品装车”等各环节管理,利用煤质资料大数据库科学指导生产。他们充分发挥主要技术岗位小指标考核的激励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洗煤生产操作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检修质量,降低事故率,减少机电事故影响时间,保证台时处理量达到每小时370吨以上,确保了生产均衡、质量稳定。他们还积极和公司销售部门配合,把动力1号洗沫煤调整为洗粒煤,提高产率1.63%,预计全年增收823.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