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启旸: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日期:2020-12-10 来源:七台河矿区新闻网 作者:七台河总编辑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建设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冯启旸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公共安全事故,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归根结底,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消除或减少企业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才能消除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呢?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加强对人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的防范意识,规范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一、 当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基础差、底子薄。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差,以建设矿为例,建设矿前身是小矿,生产规模居公司各矿之尾,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从业人员大部分以农民工为主,周边村民来就业时间多是“农闲”时期,人员流动性大,职工素质低,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培训也难以提高,这成为影响安全工作的主要问题、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是不重视、不自觉。思想上总认为“我这很安全,没事,我一直都这么干,并且干了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出任何事故”。职工对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有抵触心理,思想观念还没从根本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三是重硬件、轻软件。虽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了专门规定,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能看得到的硬件设施建设投入比较重视,但经常忽视对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软件的投入。
二、 解决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决策
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最能体现安全意识。因此,对于煤矿中的每名职工、管理者,只有心态安全才能实现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偏偏屡禁不止?其最基本的问题便是观念问题没有摆正,也就是说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而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企业的每名职工,其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安全生产中,如何能使每名职工真正树立起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的安全意识中,也就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要做到以人为本,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就必须拓宽宣传形式,建立起整体性、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充分利用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多种媒体以及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自身的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发挥好教育和培训结合作用。现今我国煤炭企业职工大多是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术,心里缺乏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加之小农思想严重、安全意识淡薄。然而,无论何种企业何种行业要想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严格用工管理制度,建设矿地理位置在招工用工上存在很大劣势,市中心地区离建设矿较远,大多数人不愿意来,周边上班“就近”的大多是村民,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一无所知,建立健全考核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尤为重要,定期对上岗职工进行强制性安全技术岗位培训也是必须的功课。其次,应当特别加强特殊工种的专业培训,对新入矿职工以及更换岗位职工更要严格培训,对流动作业职工要加强监控。再次,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加强技术练兵,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赛。
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各采区会议室设置“三违”亮相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被亮相,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职工身体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职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职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职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职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
发挥好企业干部作风引领作用。煤矿企业领导干部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各项法律、政策制度的落实,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强企业负责人责任追查制度,对发生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员一查到底,决不能心慈手软,加大查处力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曝光。其次,加密领导干部入井带班次数。一方面能使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亲身体验井下工作条件的艰辛,增强“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和了解井下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查隐患,使职工人身安全及时得到保证。再次,加强领导干部安全教育。“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能只体现在口号上、标语上,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安全生产对煤矿企业来说是一个效益工程,只有成为本质安全的企业,才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煤炭产量。因此,必须纠正领导的错误认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企业的后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