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倭肯河畔·红色记忆(一)
日期:2021-03-20 来源:七台河日报 作者:七台河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倭肯河畔·红色记忆(一)
开栏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站在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上,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七台河日报》与市委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室)联合主办“倭肯河畔·红色记忆”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七台河日报》连续刊发地方党史史料,再现七台河重要党史事件,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七台河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不懈奋斗、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自1931年七台河地区党的第一个地下秘密活动小组成立以来,党领导七台河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倭肯河畔·红色记忆”栏目旨在以史鉴今,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学习我们党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积累才智、积蓄力量、砥砺前行,激励全市人民坚定发展信心,走出一条具有七台河特色的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重温光辉岁月,共赴百年之约!
党组织的组建与发展 创立秘密党小组
1931年冬,刚刚由中共宁安县委改组成的中共宁安中心县委(兼宁安县委),根据满洲省委的《宣言》精神和东北政治形势的变化,鉴于勃利的重要战略位置,决定派遣李得夫妇由密山到勃利开辟党的工作,寻找中共地下党员,筹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李得夫妇到达勃利后,先后在大四站、双河各找到一些朝鲜族党员,接着又在勃利县城建立了一个由5名朝鲜族同志组成的城区秘密党小组,根据党内同志推荐,吸收2名由哈尔滨回来的汉族青年知识分子加入,17名同志组成了3个秘密党小组。在李得的领导下,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在勃利有组织的活动。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完全不抵抗政策,日伪势力日渐猖獗,日伪政权指使驻勃利的自卫军、义勇军抓捕了许多朝鲜族同志以及汉族人中的一些革命分子,秘密党小组相继遭到破坏,未被抓捕的同志,有的被迫离开勃利,有的隐蔽起来。这一时期勃利地区党的工作受到了暂时的挫折。
组建中共勃利特别支部
1933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考虑到党组织曾在勃利开展过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决定恢复党在勃利的组织,指示密山县委派党员到勃利重新开辟勃利地区的工作。密山县委书记姜哲山按照吉东局的指示,立即派崔洪基等12名党员和2名团员到勃利龙爪沟下亮子(现林口县古城镇)一带开展秘密活动,并与先期到达此地开展工作的中共党员郑昌国等6人取得联系,随后组建了“中共勃利县特别支部”(简称特支)。特支书记郑昌国,特支机关设在亚河(现属林口县)。特支下辖靠山、古城、青山河口3个支部,共有党员20多名,其中汉族党员2名,中共勃利县特别支部接受密山县委领导。
由于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党员处境危险,特支工作很难开展。特支将机关所在地由亚河转移到青山河口,继续开展秘密活动。
中共勃利区委的建立与壮大
根据勃利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1933年10月,中共密山县委在青山河口将勃利特别支部改组为勃利区委,区委书记康山。区委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30多名党员。同时建立了共青团勃利区委。年末,勃利区委派人到依兰县中学建立了依兰党支部。
1934年春,密山县委为了加强和充实勃利区委的领导力量,更好地组织勃利地区人民的抗日武装队伍,更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决定调任密山县委宣传部长李成林为勃利区委书记。李成林到达勃利后,分别与在勃利从事秘密活动的党团员取得联系,又陆续找到和发展了一部分党员。
勃利区委和抗日同盟军第四军配合展开工作,使得勃利地区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战斗力有了显著的增强,活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中共勃利县委的建立与发展
1935年2月初,中共密山县委书记张墨林到勃利巡视工作,代表上级党委将勃利区委改组为勃利县委。勃利县委书记李成林。县委机关设在青山沟(现林口县亚河乡境内),下辖4个区委50余名党员。在组建中共勃利县委的同时,共青团勃利区委也改组为共青团勃利县委,富振声为团县委书记。
图为县委分布图
整理:市委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室)
来源:七台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