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矿山文学

小城烟火气

日期:2023-02-27    来源:七台河矿工报    作者:邢家维

对于“烟火气”这个词语的含义,2022年高考天津卷语文作文题做了这样的描述:“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但彼时的我思来想去也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于是对于烟火气这个词语含义的探索就暂时搁置了,直至春节我踏上返乡之旅……

我的故乡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个名为勃利的小县城。在这座小城,我第一次将烟火气这个词语与寻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有了自己的理解,进而以文字的形式浅谈小城烟火气之美。

小城烟火气,美在饮食。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茹毛饮血到欢煮熟食,从大羹玄酒到佳肴美馔。自古以来,人们对美食的向往与歌颂异彩纷呈,其中比较有名的譬如美食大家苏轼的《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热面是东北特产,其发源地正是勃利县,而老田热面是勃利县地标性的饮食。小巧的店面,朴素的装潢,熙熙攘攘的人们排着长队。一碗热面上桌,我被笼罩在腾腾热气之中,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夹杂着青菜和汤料的淡淡清香,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舌尖刚接触到面条的那一刻,醇厚浓郁的香味让身体里所有的味蕾绽放,一碗热面,满足了我对美食的所有幻想。除此之外,东北老式大碗麻辣烫、以烤鸽子出名的地摊烧烤、正宗的中德冷饮以及老舅熬的羊汤等,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小城接地气的饮食文化。山珍海味固然可口,但越是接地气的食物才越能深入民心,为大众所喜爱。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我想对于高质量饮食的向往与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烟火气吧。

小城烟火气,美在忙碌。都说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整天为了柴米油盐而四处奔波,忙到四脚朝天,而小城生活的忙碌却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尤其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年前那几天,大姨经营的山货店生意格外兴隆,来此置办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因此我也偶尔去店里帮忙打打下手。学着大人们的动作打包,我撑开包装袋,用撮子在核桃堆里向下一铲,再握住撮柄向上一提,满满一撮子的核桃就被撮上来装进包装袋里了。精确称量后,就是封袋口。封袋口是有学问的,为了不让更多的空气进入袋内,封口时需要先捏住包装袋两端将袋口向下翻转,双手滑到袋口处,最大程度排出袋内空气后顺势封住袋口,一次打包就顺利完成了。闲下来时,我看到店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看炒瓜子机冒出的氤氲雾气,看店里店外的大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听大喇叭里重复一遍又一遍的叫卖声音,这一切都美得刚刚好。如果把眼前这个忙碌的场景作成一幅画,那该是一幅多么温馨和睦的画卷啊!小城的忙碌又何尝不是人间烟火的一种体现呢?

小城烟火气,还美在人情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北京上学的我对传统新年的理解逐渐模糊了,是啊,在大城市里的人都在拼命赚钱谋生,又谈何过一个安稳且充满人情味的年呢?相较之,家乡的年则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亲戚朋友互相登门拜访,健谈的大人们唠得不亦乐乎。大年三十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年夜饭桌上全家举杯辞旧迎新,长辈语重心长的教导,孩子们为了吃到饺子里的硬币狼吞虎咽的模样,这都是家乡的专属味道。我想,在所有的告别话语中,最浪漫的就是“明天见”。在大城市,与朋友一别可能要时隔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再相见,以至于除夕那天亲人们在告别时随口说的一句“明天见”竟狠狠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久久不能平复。大年初一的烟花敲开了新年的大门,全家人晚饭后共赏漫天华彩。天色愈黑,愈能映衬烟花的美,流光溢彩的仙女棒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寄托着我对故乡和亲人的爱。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定格于此刻,将自己深爱的人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永葆青春容颜。

小时候,我曾幻想时光流逝得慢一些,这样我就可以多和姥爷在家门口的河边散几次步,多缠着姥爷陪我下几盘象棋,多陪姥爷看几集抗日战争剧。但当看到姥爷满头的白发,额头深浅不一的皱纹时,我才被迫回到现实,原来时光啊,你不曾慢过啊!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故乡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有亲人的地方就是故乡,有人情味的地方就是故乡。勃利县,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个承载了我无数美好幻想与复杂情愫的地方,一个寄托了我灵魂的地方。勃利县,我的故乡,我爱它的每一寸土地,爱它好闻的烟火气,这里永远是我心之所向,永远让我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