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小联盟释放大能量——龙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2024年工作回眸
日期:2025-01-13 来源:七台河矿区新闻网 作者:邢秀芬研发的新型采煤机截割头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了采煤机的截割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加强与企业生产部门紧密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落地转化,实现了科技与生产有效衔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创新培育平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充分利用龙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拓宽实践平台,发挥劳模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群体的技术领军作用,打造企业创新培育新引擎,激发劳模工匠的创新创造活力和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夯实创新主阵地
作为安全生产一线的创新平台,龙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充分发挥联盟内各领衔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
技术创新方面领衔工作室负责人隋国忠,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积极主导开展各类技术研发项目,针对企业生产作业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在薄煤层极端开采单体液压支柱维修改制项目中,他带领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深入井下一线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新的检修改制流程,延长了支柱使用寿命,降低了支柱报废数量,减少了安全风险。
在团队建设上,联盟注重领衔工作室人才培养与传承,采取组织内部培训、技术分享会等形式,把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团队成员,带动整个工作室成员技术水平提高;领衔工作室还积极与袁安家等相关工作室开展合作交流,促进了联盟内技术资源共享与融合。
联盟的各工作室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资源整合与协同配合机制,在硬件资源方面,不同工作室根据自身优势共享实验设备、检测仪器等资源,避免了重复购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刘泗胜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煤炭洗选工艺研究项目时因缺乏高强度机械加工设备,与拥有该设备的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协调沟通,顺利完成了智能选矸相关实验检测工作,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联盟的各工作室根据项目需求灵活调配专业人才,实现了人才优势互补。当遇到涉及多领域技术的综合性科研生产课题时,联盟迅速组织相关工作室技术骨干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共同攻克难题。煤矿智能化改造项目涉及采煤、机电、通风等多个专业领域,联盟协调多个工作室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协同开展工作,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有序运行巧布局
为了确保联盟有序运行,联盟制定《龙煤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章程》,明确联盟宗旨、组织架构、成员职责、活动开展等方面规定,建立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联盟规范运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项目管理方面,联盟规范项目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流程,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取得实效。在经费管理上,制定严格的经费使用审批制度,保障经费合理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在人才培养方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培训、技术交流和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人才成长。
联盟围绕集团公司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创新目标,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煤炭开采、洗选、安全生产等各环节效率和质量,推动龙煤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在科研生产课题方面,联盟集中力量攻克了一系列关键课题。
在煤炭开采领域,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开采难题,开展冲击地压地质条件下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项目,采取创新抽采技术及开采方法和支护技术,提高了开采效率,保障了井下作业安全。
在煤炭洗选环节,启动煤炭深度洗选提质增效技术研发项目,研发出新型洗选药剂和工艺,显著降低了煤炭挥发分,提高了煤炭产品质量,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联盟成员工作室之间交流互动频繁且形式多样,定期组织召开联盟工作会议,各工作室负责人在会上汇报工作进展、分享创新成果,并共同商讨联盟发展规划和合作项目;不定期举办技术交流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和各工作室技术骨干就特定技术主题深入探讨和交流。
为了促进工作室之间实地学习与交流,联盟开展工作室互访活动。各工作室相互参观学习,了解彼此的工作模式、创新成果和管理经验,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工作室之间了解与合作。
打造创新新引擎
自主安装瓦斯断电保护装置后,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超限现象时采煤机立即停止工作,保证了安全生产。这是袁安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采煤机瓦斯保护改进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近年来,袁安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明四项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技术涵盖高压配电装置、永磁断路器手分机构、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为集团公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隋国忠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三孔半自动钻床”,实现了对顶杆柱头120度智能钻孔,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成果荣获了黑龙江省十大先进操作法,这些成果彰显了联盟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突出成绩。
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联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技术交流和师带徒活动,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内部技术骨干授课,培训内容涵盖煤炭专业、新技术应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累计培训人员达到420人次。
师带徒活动在各工作室广泛开展,每名资深技术人员至少带三名徒弟,采取言传身教、实践指导等方式,帮助徒弟快速成长。密定彬在带徒过程中,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王海涛,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关键的机械加工技术,能够独立承担数控加工作业任务。
联盟还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使参加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技术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联盟内有15名成员通过自身努力和在联盟内学习实践,顺利晋升了中级职称,还有23名成员晋升了高级职称,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千锤百炼强技术,敢打硬仗重创新。联盟持续发挥作用,创新开采、洗选等技术,提高了企业精煤产率。新兴矿选煤厂实施新的智能选矸系统后,精煤月产量提高了2%,产品质量达标率提高到25%;煤矿井下应用智能通风系统后,可实时监测井下通风状况并自动调控,大大减少了因通风问题导致的隐患,保障了职工生命安全。
联盟在行业或区域内的示范引领效应及在社会的影响力、号召力凸显。七台河市化工行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参照龙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成立自己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小联盟释放大能量。如今,龙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各工作室“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日益浓厚,“求实、突破、发展”的创新理念更加坚实,高技能创新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为职工提供了提升技能素质、争做创新创效能手的广阔舞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