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建思想 > 支部建设

智慧矿山的守护者 先锋团队的带头人——记公司主题形势任务教育实践先进典型、龙湖矿副矿长柳光志

日期:2025-03-15    来源:七台河矿区新闻网    作者:李欣

“传统的设备值守方式不仅人力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存在隐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煤矿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们积极推动智能化矿井建设。”公司主题形势任务教育实践先进典型、龙湖矿副矿长柳光志说。他用过硬的技术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率先实施无人值守设备安装项目,为安全生产和企业高效运营开辟了新路径。

先锋团队的带头人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有人值守设备运行模式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攻克这些难关,龙湖矿组建无人值守设备安装攻坚团队,柳光志任攻坚团队队长。他抽调各部门精英骨干,大家分工明确、紧密协作。由于煤矿井下地质结构复杂多变,采掘工作面分散,有的巷道布局和通风、排水等系统复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精准安装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确保设备稳定协同工作成为首要难题,加上新设备与原系统的兼容性也是挑战,要深度优化整合原有生产流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全矿停产风险。柳光志深知,要成功安装无人值守设备,必须深入了解煤矿的生产流程、现有设备状况和井下环境等情况,他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井下细致勘察每个环节和收集数据,克服了井下环境恶劣、空间狭窄、设备兼容等困难,经过数周的努力,完成了调研报告,为后续安装设备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柳光志拥有二十多年的煤矿机电管理经验,熟悉井下每条巷道情况和每台设备的“脾气”。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制定详细周密的安装计划,从项目立项、施工设计、设备选型、运输路线规划到现场安装调试,反复斟酌、严格把关每个环节。他认真钻研新设备技术参数,精选出一套适应本矿复杂环境的智能控制算法,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为了解决井下信号传输的难题,柳光志经过多次实地测试,成功搭建稳定可靠的有线与无线混合通信网络,确保数据实时流畅传输,像给无人值守设备装上了“顺风耳”和“千里眼”。设备陆续到货后,他们进入紧张的安装环节。由于井下巷道狭窄昏暗,运输大型设备困难重重,柳光志带领队员常常依靠人力肩扛手抬,一步步把设备挪移到位。在安装主排水泵无人值守系统时,现场作业空间狭小、闷热潮湿,柳光志带领队员趴在地上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完成一个个传感器、阀门精细安装与接线工作,确保水泵能根据水位自动启停、根据故障自动切换备用泵。由于井下环境限制,新设备通信时常中断,数据出现乱码现象,柳光志带领技术人员带着专业检测仪器,沿着数公里长的线缆逐段排查,常常一查就是一整天。经过连续一周的奋战,他们发现是一处老旧电缆与新线路并行产生了感应电流,重新规划布线后,恢复了正常通信。

科技创新的领路人

设备初步稳定运行后,柳光志带领的团队并未松懈,他们深知实战才是检验成果的关键。在试运行期间,他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观察数据,记录每次细微的异常波动,发现问题立即组织研讨分析,迅速调整优化参数。截至目前,无人值守智能监控系统涵盖井下2处主排水泵、6处主要变电所、地面3处主扇房、1处工业广场压风机房、2处矸石山绞车房和1处主立井提升绞车,2023年1月完成了地面监控中心建设,实现了地面监控中心采集井下供电系统的高、低压开关内微机保护装置数据、实时数据监测和控制以及可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具有供电系统精确防越级跳闸、高压开关可靠性监测、低压精确选漏、远程自动漏电试验、变电所高清视频监控及视频联动等功能,做到故障预警、事故预防、集中控制、远程控制。

目前,龙湖矿所有无人值守远程操控系统已接入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了煤矿生产运营和大数据深度融合。柳光志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和智能化需求实际,构建以万兆网为骨干、混合无线高速接入的安全高效矿用通信网络,实现了井下工控网络深度融合,为煤矿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远程控制提供了通信保障。龙湖矿通过一键智能巡检,实现了对电器设备全息可视化,特别是在设备隐患排查方面,柳光志通过动态分析井下作业现场设备参数,实现了安全条件动态分级、精准性排查隐患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少人、智能化无人。

节约挖潜的创效人

“历经三年的艰苦奋战,龙湖矿无人值守设备安装项目已初见成效,并全面投入运行。”柳光志说。龙湖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彻底把职工从危险繁重的一线值守岗位解放出来,井下作业人员大幅减少,极大地降低了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发生事故的风险。自无人值守设备运行以来,龙湖矿未发生一起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为安全生产筑起了坚实堡垒;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每年节省人工开支82万元;设备精准智能运行能耗显著下降,电力成本每月节约2.5万元,减少了设备维修损耗,综合运营成本降低约15%,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