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看物资供应部如何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 在变局中开新局
日期:2025-04-03 来源:七台河矿区新闻网 作者:赵宇飞春日的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两个分部的五个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钢花飞溅,捶打声此起彼伏。
在编织袋生产车间,崭新的切缝一体机以每分钟生产50条编织袋的速度运转。
在新型锚索加工车间,一条从切割到成品的新型锚索3分钟便能实现。
在机加车间,废旧轻轨、管材、钢丝实现“三废”变“三宝”,托盘、钢带、扎花网成品码放整齐、整装待发。
这些场景,正是物资供应部在煤炭市场下行、物资保障压力加剧的特殊历史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增量、提质、降成、瘦身”四项举措、打造“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和实现保供能力再优化、保供效率再升级、经济效益再提升的生动实践。
越是在企业形势不好的时候,越要锚定增长点,打造“增值版”。
党委书记、公司董事长鞠超多次强调,要增强节约意识,强化成本管控,细算成本账,在修旧利废上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形势任务教育大会结合企业发展形势提出:企业经营管理一方面靠市场拉动增长,另一方面靠管理提高效益。
思维决定方向。物资供应部高站位落实公司工作部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行业变化和市场需求,做强做大内产,激发创效潜力,优化生产组织,拓展易货模式,推动创收能力再上新台阶。
抓牢主业、做强产业、培育新业,是物资供应部全力打造提质增效“增值版”的战略思路。所谓“一体两翼”,就是牢牢稳住“物资采购、仓储物流”这个基本,大力发展“内产业务”、“更生制造”两个效益增长点,在协同推进中奋力上扬物资供应部发展“第二曲线”。
物资供应部职工坚定地认为:“生产力是市场竞争的底气,产品质量是市场认可的根基。”他们强化生产组织,扩大产品竞争力。2024年生产风筒9073节、编织袋1123万条,实现产值957万元;围绕市场需求提升技术水平,推动新型锚索加工数量稳步上升,全年加工新型锚索97683根,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才能释放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潜力。”物资供应部深化易货贸易模式,拓宽交易领域,2024年完成易货交易额83万元;随着新选厂机加车间划归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集中管理,放大了内产企业优势,拓宽了新的创效渠道,实现产值169万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物资保障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保供应、谋发展,唯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方能破局突围。”这是物资供应部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的心声。
能力就要用在企业脱困的具体工作中。近年来,物资供应部提出“创新驱动+科学布局+市场创效”工作思路,力促企业增收创效。
龙达公司是物资供应部“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组织架构清晰、人员精干,创新创效能力强。
2024年,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完成产值3967万元、超计划产值167万元。2025年,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计划完成产值4000万元。
纵观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的发展脉络,可以感受到其厚积薄发的创造力、创新力和创效力。
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闯”劲,向“新”而生。
2015年7月末,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筹建风筒厂,投资70多万元建设面积近800平方米的厂房,安置转岗人员10余人,年产风筒3万余节,硬件建设居全省前列。当年,风筒在满足了公司安全生产需要的同时,打入了集团公司市场。
十年间,随着煤矿生产工艺的改变,风筒的需求量下降,风筒厂的产量由3万多节降至不足1万节。
在产量多与少、效益高与低的落差中,物资供应部主动出击,在危机中育新机。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时间过去了,厂房还是那间厂房,但如今这里已今非昔比,硕大的厂房又有了新的生机,一派蓬勃新景映入眼帘。
“建设实体,找准商机,创业增收。我们必须跟上公司发展节奏,逆势而上,顺势而为,让企业向新而生、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物资供应部副总经济师、龙达公司总经理介绍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物资供应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创新创效闯市场、挖潜增效保供应为主线,严管理、算细账、勇担当、保供应,外延加工品类,2020年建成编织袋加工生产线,在满足公司编织袋需求的同时销往鸡西矿业公司、鹤岗矿业公司。
汗水洒满奋进路,拼搏担当勇争先。回想创业路,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副总经理杨宏武感受良多:“2020年正值特殊时期,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购置并安装了2台编织袋机器,由于特殊情况厂家安装人员不能来安装设备,为了保证早投产早见效,部领导亲自指导安装,看图纸、选位置,自我安装、自我调适,开展职工培训,保证了2台崭新的编织袋生产线落成。”2020年至2024年,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累计生产编织袋4000多万条。
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只会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陷入“温水煮蛙”式的危机,最终被时代洪流淘汰。
时间的齿轮转动到2024年末,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内产一部编织袋车间原有的2台编织袋机器老化,经常出现故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物资供应部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钱来上新设备。
市场不等人,决策好就行动。
设备换新,产能翻倍。
今年3月14日,记者来到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一部编织袋生产车间,一台崭新的编织袋切缝一体机吸人眼球。
“现在设备上的数量码袋拍子翻动一次两角钱就到手了。”顺着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风筒厂厂长王佳国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新设备高速运转。
今年年初,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新型编织袋加工设备落地,这一编织袋生产流水线产能是原有两台设备总和的一倍,一个小时生产编织袋3000条,一天加工24000条编织袋。
“现在我们一天加工3万条编织袋,全天最大产能是加工55000条编织袋。”车间职工说。
“过去,职工工作需要十个小时以上,而且跳线、漏缝的产品多,还要用缝纫机再返工,影响了质效。现在,职工工作只需要八个小时,而且产品合格率有保证。”王佳国说。
新上编织袋加工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增加了效益。今年前两个月,他们生产编织袋116.20万条,销售255.54万条,销售额179万元。记者了解到,新增编织袋生产线后,2025年预计加工编织袋1350万条,可实现产值850万元。
在物资供应部,通过上项目带来的内生发展动力比比皆是。
初春乍暖还寒。来到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新型锚索车间,只见钢绞线通过新型锚索编笼机加工制成新型锚索,成品区整齐码放的新型锚索等待着出库配送到公司各矿。
龙湖矿急需新型锚索600根。接到生产任务后,新型锚索车间职工停下计划订单,迅速更换模具,当天便加工出急需的新型锚索配送到龙湖矿。
如今,物资供应部生产的新型锚索以其产品质量和高效配送服务满足了公司各矿生产需求,深受青睐。
一个项目激活了一池春水。
两年前,公司的锚索加工模式是:物资供应部将钢绞线配送到各单位,由各矿更生厂自行加工,至少需要5名工人加工锚索,人工断节和压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生产出的锚索不规范、不标准,使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那时,公司各矿负责本矿锚索编笼,各矿更生厂、机修厂、物管科或井区自己配备人员加工锚索,没有统一的编笼标准和指定加工厂点,存在生产效率低下、加工质量水平不一和人财物浪费的现象。
深挖潜,算细账。物资供应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物资服务新模式,孕育新型锚索加工项目,由物资采购、配送方变为集物资采购、制造、配送于一体的出品方。
思路决定出路。2022年末,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新渠道,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组织人员到鸡西矿业公司学习新型锚索加工工艺。
“鸡西矿业公司加工新型锚索较早,我们通过学习感到这个项目非常好,不仅减少了加工人员、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花最少的钱、办最高效的事。”杨宏武说。
2023年6月,物资供应部新型锚索生产线当年建成当年产值超千万元。“我们引进的这台锚索编笼设备比鸡西矿业公司先进,只需要一道工序就可以把原材料变成成品。目前,我们一天可以加工600根左右新型锚索,各矿使用后反响特别好。”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新型锚索车间主任翁金亮说。
目前,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新型锚索车间可加工直径17.8毫米和直径21.8毫米两个品类17个品种型号的新型锚索,今年前两个月加工16860根锚索,销售41660根锚索,销售额403万元,可观的产值只需要2名管理人员和3名车间操作人员就可以从容完成。
物资供应部新型锚索项目让公司各矿消除锚索机构和人员“瘦身”,实现了产能跃升与质量提升、安全高效保供与节支降成提效的多重价值。
“增强节约意识,坚持废物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是物资供应部领导班子的共识。
目标在前,唯有实干。
来到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内产二部,院内旋流器、筛篮整装待发,利用废铁轨加工出托盘,侧面崭新的焊花与锈迹斑驳的表面形成鲜明的反差,仿佛在讲述一段“重生”的由来……
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机加厂的前身是新选厂机加车间,2024年9月划归后立足用户需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生产的旋流器、筛篮等洗选配件在满足公司需求的同时销售到鸡西矿业公司。2024年9月至12月完成洗选配件销售额169万元。2025年1月至2月完成销售额88万元。
强力推进内产企业发展就要上项目,这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物资供应部新上勾花网项目,延伸了生产链条,培育了新的效益增长点;把废旧钢丝绳加工成扎花网、把废旧管材加工成钢带、把废旧轻轨加工成托盘,实现了“三废”变“三宝”。
“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机加厂原本加工洗煤配件,有很好的机加基础,勾花网、扎花网、钢带、托盘四个新项目上马后,我们对新增项目全年预计完成产值1060万元充满信心。”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机加厂厂长赵立说。
过去,公司勾花网只有新铁矿一家内产加工,他们在满足矿内需求的同时,只能供应其它矿井的少量需求。
2024年,公司出台严格执行掘进巷道强制性帮顶挂网制度,公司各矿全面推行掘进全岩、半煤岩、全封闭挂网管理。
掘进巷道强制性帮顶挂网制度的实施使全公司勾花网用量增加30%,一年需要增加10万多平方米。
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新上勾花网项目,就是为了填补需求缺口,满足井下生产所需。
花最少的钱,办最高效的事情。今年一月份,物资供应部新上勾花网设备,经过调试,一个月加工1万平方米勾花网,目前供应新立矿、建设矿,四月份有望全公司应用。
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机加厂副厂长栾共新说:“我们生产的勾花网具有网孔均匀、网面平整、美观大方、网幅宽、丝径粗和不易腐蚀、寿命长及编织简洁、美观实用、拉力强、韧性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整体和边网强度高的优点,连网时不易被撕裂、施工方便、成本低,是煤矿巷道护帮、护顶、支护的最理想材料。”
记者了解到,物资供应部勾花网项目全年预计加工10万多平方米,实现产值440万元。
在废旧物资利用上,物资供应部让“三废”变“三宝”精彩上演。
在物资供应部龙达公司机加厂工业园区,机加车间职工正上演着令人惊叹的“点石成金”魔术。今年前两个月,废旧管材经过加工化作31270米钢带,如同钢铁长龙蜿蜒于井下。废旧钢丝绳在匠人手中化作网状“艺术品”,全年9万平方米扎花网将密织安全网;轻轨钢轨也将华丽转身,筑起矿井安全的“铜墙铁壁”。
破旧的厂房蕴含涅槃的璀璨。工业边角料在能工巧匠的再造下正迸发出惊人的经济价值,诠释废品不废的循环哲学。
在煤炭市场持续下行、资金紧张的压力下,物资供应部门以上项目和挖内潜为双轮驱动,构建起抵御市场寒潮的防御体系。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物资供应部新增项目已勾勒出绿色产业新版图:1060万元产值的数字背后,正是物资供应部职工为企业解危脱困添砖加瓦、推波助澜最生动的注脚。
从创新采购模式、拓展易货贸易,到深挖修旧潜力,再到布局绿色产业,物资供应部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物资供应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创造中心,在煤炭市场的“寒冬”中为企业筑牢了保供根基。(摄影:袁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