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铸丰碑——记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铁矿综采二队采煤班长郭振江
日期:2025-05-01 来源:七台河矿区新闻网 作者:赵宇飞在千尺井下悠长的巷道里,一盏矿灯划破黑暗,映照出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铁矿综采二队采煤班长郭振江坚毅的面庞。
郭振江扎根煤矿三十年,从青涩矿工成长为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带领的“综采尖刀班”以单班月产16000吨煤炭的骄人战绩和零重伤的安全佳绩成为行业标杆。
面对破碎的顶板、涌水的巷道,郭振江总是第一个冲进危险区;当设备故障威胁生产时,他与时间赛跑,连续奋战十三个小时。
郭振江用行动诠释了平凡的岗位也能锻造不凡的传奇,矿工的脊梁,正是撑起中国能源脊梁的钢铁力量。
今年53岁的郭振江是一名有着三十年丰富工作经验的矿工,带领的班组是综采二队三个班组中的主力,素以安全好、产量高著称,曾经创出单班月生产煤炭16000吨、日生产煤炭1320吨的建矿以来最高生产纪录,取得过单班收运三部综采架子的骄人业绩,被新铁人亲切地称为“综采尖刀班”。
作为“尖刀班”班长,郭振江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把综采队看作自己的家,把综采工作面看作自己的责任田,面对井下生产环境差、综采工作面设备多、人员分布广等现状,他坚持隐患就是事故、容人不容“三违”的安全理念,在本班形成了全体职工查隐患、反“三违”的良好局面;突出抓好“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运输等安全重点工作,狠抓现场管理,保证了班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郭振江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当班长就要把各项制度落实落靠。”他不断强化班组管理机制落实,建立班组综采支架检修制度和采煤机检修制度,要求检修工作做到随检随修、随修随检,不是设备出现问题再修。郭振江在班组中实行验收制度和月末工作总结制度,验收制度根据生产中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拟定,由专业验收人员执行,把管理和生产有机结合到一起,把验收制度这把尺充分应用于生产;月末总结制度就是在每月的月末总结上个月生产及管理情况,找出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整改,安排部署下个月工作,把整改工作细化到每名班组职工身上,并为月末总结考核中成绩优异的职工发放工作服、手套、毛巾等予以奖励,把成绩差的职工予以通报批评、进行经济处罚,并与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班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每次班前课,郭振江都严格执行“七项流程”,认真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安排当班工作任务,强调重点工作注意事项。工作中,郭振江从落实管理制度入手,班前、班中和班后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立即处理,同时提醒班组职工注意安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隐患。班组每次完工后,他进行复查,对质量不高、敷衍应付的一律返工,使班组职工养成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每次施工现场收工时,郭振江都会带领班组职工及时清理现场、打扫杂物,达到人走物净标准后才离开工作现场。在郭振江的带领下,班组职工严格兑规作业,自觉养成了推动达标升级和文明生产意识,综采工作面实现了“煤壁一条线、溜子一条线、支架一条线、管线吊挂一条线、支护打设一条线”,既保证了质量上台阶,又保证了安全生产。
2024年3月,综采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破碎,曾一度导致生产陷于瘫痪状态。为战淋水、过断层、保证安全生产,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带班,到达综采工作面查看作业现场情况,掌握两个端头进尺情况,及时将综采工作面调斜,杜绝综采支架上串下滑。当出现煤墙片帮、顶板破碎时,他总是首当其冲,第一个冲进煤墙打柱、替柱,汗水浸透了全身,手掌磨出了血泡,可他却全然不顾,无声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名职工,带动了身边人增强挑战困难的自觉性、主动性,保持了生产持续向好的局面。他常和班组职工说:“干活要多动脑筋,时刻都要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活干好。”在郭振江的带动下,他所在班组的工程质量、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生产任务在全矿各队组中走在了排头。
质量是安全工作的基础。郭振江说,要从基础做起,不能忽视安全质量。在一次牵引采煤机时顶板破碎,向上不到0.8米高就是“鸡窝顶”,当液压支架支顶还没有备实、靠紧时,一名司机就想开采煤机。郭振江发现后立即制止,并给予严厉批评。这名司机不服气,说郭振江不近人情。可郭振江认为宁让职工骂,也不愿让职工家属哭。2024年10月,综采工作面回收时,郭振江总是第一个进入综采工作面,认真检查上下巷帮、顶板及支护情况,处理罩头和浮石,及时补打支柱和锚索。牵引回收综采架子时,他总是把最危险的位置留给自己,班组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单班收运三部综采架子的好成绩。
郭振江常说,作为班长,要时时考虑在职工前面、事事走在职工前面,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思虑周全,急难关头冲在前。一次,综采工作面突然来压,端头支架出现顶板掉渣,有冒顶片帮的前兆,郭振江发现后立即大声喊话,让综采工作面撤人,待综采工作面人员安全撤离后半个小时左右综采工作面上端头处顶板冒顶,深度约5米。待冒顶停止后,郭振江又是第一个冲进冒顶区域附近查明情况,然后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在最危险处亲自打支柱,在几个有经验的老工人协助下连续战斗5个多小时,完成了冒顶区支护工作。
今年二月份的一天,郭振江升井洗完澡正准备回家时,另一个采煤队长跑到他面前说:“井下有一台乳化泵在运转中出了故障,另一台开机后工作压力达不到标准,值班电工排除不了故障,综采工作面现在已停工。”这本来与郭振江没有关系,但郭振江知道今年生产任务紧张,关系到全队生存,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能丢掉一个生产正规循环,必须立即修好乳化泵。想到这里,郭振江心里更着急了,他对身旁的泵站司机说:“你到电工房带上工具先下井,我随后就到。”说完,郭振江就到更衣室换上工作服取了矿灯,三步并做两步匆忙下井赶往采煤工作面。来到综采工作面后,郭振江先向泵站司机询问了情况,然后对设备进行认真检查,采取系统排查法进行排查,不出二十分钟,发现原因是吸、排液阀组件的阀芯磨损严重,密封件损坏,他立即与班组职工拆除磨损旧件,换上新配件,这台泵运转起来了,郭振江又和班组职工投入到另一台泵检修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郭振江从早晨七点钟吃饭到现在已经忙碌了十三个小时。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让郭振江在装配零配件时头上的汗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衣服湿透了,他全然不顾,仍然专心检修,直到第二台泵修好,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升井。
从筑起安全屏障到乳化泵抢修的彻夜鏖战,从“三违”零容忍的铁腕管理到煤壁一条线的极致标准,郭振江的矿山生涯是一首用汗水与智慧谱写的劳动者赞歌,在黑土地的深处刻下责任与担当,如一盏长明灯照亮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精神图腾。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征程中,郭振江与他的“尖刀班”正以铁血丹心续写着中国煤炭工业的荣光。